第五十七章 嫉恶如仇(1 / 3)
通过推心置腹的沟通和交流,王加根和方红梅对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总算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和规划。
工作上互相帮助,学习上彼此促进,家务事共同承担。所有这一切,看似非常美好,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并非那么容易。说来说去,还是思想上的疙瘩没有完全解开。王加根心里总像压着一块大石头,难得轻松和快活起来。肝火又特别旺,动不动就发脾气。有时对领导不满,有时对同事不满,有时对学生不满,有时对红梅和敬武不满,逮谁就跟谁闹,如同一只好斗的公鸡。单身独处时,他甚至生自己的气,莫名其妙地抽自己的耳光。
手头有事忙的时候,稍微好一点儿。只要一闲下来,他就无事找事地发神经。一会儿说日子过得太单调、太呆板、太枯燥、太无聊,恨不得去死了就好;一会儿感叹生活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下混,没什么意思,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道要飘向何方。有时庆幸自己与方红梅相识、相知、相爱,收获了甜蜜的爱情;有时又后悔谈恋爱太早了,二十岁不到就背负起生活的重担,整天愁得像个老头。因为烦闷,因为懊悔,因为压抑,他总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喊大叫,大哭一场,或者把身边的东西砸个稀巴烂。
这期间,王加根还回王李村参加了爷爷王裁缝的葬礼。
奶奶去世后,加叶加花没人照顾。没有办法,王厚义又去江汉农场接王裁缝。老人家回王李村才一个多月,就因为脑溢血过世了。
王加根回王李村参加王裁缝的葬礼时,满脑子想的,都是他奶奶。他一个人坐在奶奶生前住过的房间里,没有一丝一毫害怕,反而感到非常亲切。恍惚中,他似乎看见奶奶从床上坐了起来,抬起瘦骨嶙峋的手,抚摸着他的脸蛋儿,叹息他瘦了,问他是不是生了病。
眼见王厚义和胡月娥都在为王裁缝的丧事忙碌,没有谁提起奶奶,似乎奶奶根本就没在这个家里生存过,加根感到特别伤心,也特别气愤。这一个多月来,他接二连三地收到母亲的来信,谈的都是奶奶的事情。白素珍说,她准备今年春节回湖北,陪伴她养母的亡灵,为含冤去世的奶奶报仇雪恨。
她在信中说:“加根,我以前劝你与王厚义和平相处,那是我考虑到你年幼,害怕你跟他作对会吃眼前亏。现在你长大了,我必须告诉你:我和王厚义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在生活的舞台上,要么他死,要么我亡!至于谁胜谁负,法庭上见分晓!我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替我养母申冤报仇,替我自己报仇雪恨!不告倒你父亲,不争回我养母的遗产,我绝不会停止战斗的笔!”
读着这样的来信,王加根感到非常为难,既困惑,又矛盾。
奶奶饮恨离世,他也恨他爸,希望王厚义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真的把王厚义拉出去枪毙么?真的让王厚义去坐牢么?他又于心不忍。不管怎么说,这个人给过他生命。他血管里流淌着的,还有这个男人的血液。
血浓于水啊!
另一方面,王加根对母亲那种吵闹起来就随心所欲,对什么事情都不管不顾的做法比较反感。他担心白素珍春节期间在王李村闹得一塌糊涂,多次写信劝她不要回湖北,或者回湖北之后不要大吵大闹。这些劝告丝毫也没起作用。王加根反而遭到母亲毫不留情的痛骂。
白素珍说,加根是在可怜他那罪大恶极的父亲,因王厚义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吓得胆战心惊!
唉,王加根真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麻烦事。
方红梅的情绪同样不稳定。当函授录取通知书带来的喜悦消退之后,她仍然走不出工作调动留下的心理阴影。牌坊中学不是伊甸园,她和加根也不是夏娃和亚当。尽管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把爱情描写得那么美好,神圣、崇高而又伟大。可是,爱情不能当饭吃。人活着,就必须与柴米油盐酱醋茶打交道,必须演奏锅碗瓢盆交响曲。呆在这么一个孤岛野庙一样的鬼地方,夜晚见不到一个人影,周末和节假日找不着人说话聊天。陪伴他们的,只有孤单、寂寞、空虚、无聊和恐惧。因为远离城镇,加上人生地不熟,干什么事情都不方便。
抚今思昔,想起自己毅然离开的方湾中学,方红梅难免失落,难免郁郁寡欢,甚至伤心落泪。那是她的母校,又在那儿工作过。无论那里的教师和学生,还是他们的家属或家长,她都非常熟悉。八小时之外,她和同事们一起打篮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打扑克,去街上吃大排档、看电影、看录像、唱卡拉ok,其乐融融,快乐无比。更为难得的是,方湾中学离她家菜园子村那么近,她可以在家里吃父母做的热菜热饭,可以与弟弟妹妹斗嘴疯闹,享受天伦之乐。调到牌坊中学之后,这一切倏忽间远离了她。取而代之的,是两个人的孤独相守,是漫漫长夜的顾影自怜。
方红梅心理上的落差是不言而喻的。回想起两次意外怀孕,又不得不打胎,她更是悲从中来,而且特别生气。怪只怪王加根太穷了,没本事结婚。她于是指责和抱怨王加根,骂他枉为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