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恨铁不成钢(2 / 3)
王加根一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但同时又面临另外一个难题:牌坊中学距方湾一百多里,拖木板肯定少不了汽车。去哪儿找汽车呢?就几十块木板,专门请一辆汽车又划不算。
“方湾街上经常有人去花园镇买水泥,我留意一下。如果再有买水泥的汽车去花园镇,我就托别人顺便把木板带回来。”
王加根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件熬煎了他几个月的难题,红梅她爸三十五除二就解决了。他对老丈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安排完打家具的事情,大家又开始东拉西扯,说些方湾的一些新鲜事情。最让王加根吃惊的一条消息是,方湾中学的池松山老师患精神病,疯了。据说他曾交过一个女朋友,是万安中学的代课教师,去年考上了师范学校。池松山高兴得什么似的,请文教组领导吃饭,到方湾中学发喜糖。但他女朋友读师范之后,对他似乎不像以前那么粘乎了,无形中给他增加了思想负担。撤社并区机构改革之后,池松山被肖港区教育组退回方湾中学,已经让他感到比较郁闷。没多久,他女朋友又宣布与他分手。双重打击让他的精神完全崩溃,就这样成了一个疯疯癫癫的人。满屋子的人都为池松山老师嘘唏叹息。
为了缓和气氛,王加根又把话题转到敬文身上,问他学习怎么样,刚刚为什么和他爸争吵。
原来,方湾卫生院准备改制,承包给个人经营。红梅他爸有可能被辞退,当不成炊事员了。因为少了这块收入,红梅他爸就老生常谈,提到了敬文大手大脚、花钱没有节制的问题。他要求敬文以后节俭些,家里不可能像以前那样给他生活费。敬文不乐意,就与他爸吵起来了。
“别人又没说一定辞退你!你就是找借口克扣我的生活费。”敬文愤愤不平地斥责他爸。
“我克扣你?腊梅跟你一样在市一中读书,她每个月二十块钱用不完,你五六十块钱还不够!是家里克扣你,还是你自己乱花钱?”
……
父子俩又唇枪舌剑地吵了起来。
王加根听着他们的争吵,一直默不作声。内心里,他是倾向于红梅她爸的。一直以来,他都认为方父是一个比较开明的老人,算得上是中国农民中的精英。
方红梅初中毕业那年,方母曾想让她回家种田,帮忙挣工分。因为当时敬武也该上学了,家里确实负担不起四个孩子读书。方父坚决不同意。他鼻子一横,眼睛一瞪,骂方母头发长、见识短,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孩子的前程。
“四个娃儿上学,报名费就得几十块,还要买笔买本买墨水,晚上写作业点灯要煤油,钱从哪儿来?家里还欠着生产队那么多的缺粮款。”方母有些委屈地争辩,“你看菜园子和红梅一样大的娃儿,还不是有那么多没上学。”
“别人家的娃儿怎么样我不管。我自己的娃儿,只要想读书,哪怕是砸锅卖铁,我们也要供到底!”方父坚定不移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方母不再作声了。这个老实巴交、贤惠善良的农村妇女。做事慢条斯理,说话轻言细语,性格比较绵软,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她向来把方父的话当成圣旨,不是愁得实在没办法,她是不会搓反绳的。
为了供四个孩子上学,方父每天收工之后,就去方湾街上打零工。烟也戒掉了,酒呢,不是馋得实在没办法,绝对不敢沾。一次带红梅她奶去方湾卫生院看病,方父无意间与大夫聊起了自己家里的情况,感叹四个孩子上学读书的艰辛。不凑巧的是,那位与他聊天的大夫,正好是方湾卫生院院长。
一位农民能够如此深明大义,让卫生院院长十分感动。这位好心人问方父,愿不愿意到医院当炊事员,给医生护士们做饭。
方父喜出望外,满心欢喜地答应了。他还保证自己一定能够把饭做得好吃,让医生护士们满意,让院长放心。就这样,他幸运地成了有“工作”的人,一个月能够挣到三十多块钱。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他到方湾街上唯一的国营食堂拜师学艺。先是学白案,煮饭、蒸馒头、烙饼、做包子;再学红案,炒炸煎煮,变着法儿把菜烧得色香味俱全。因为每天早晨五点钟就要起床弄早餐,方父晚上只能睡在卫生院的单身宿舍里。开过早饭,碗筷清洗收拾完毕,他就赶紧去街上买菜。中午吃饭的人员最多,又是正餐,准备的时间自然也最长。整个上午一般没什么空闲。只有下午,他才能够抽出时间,回菜园子村家里看看老母亲,料理家务,或者去侍弄家里的几分自留地,给蔬菜上粪浇水。在家耽误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因为还有晚饭等着他去做呢!虽然住在同一个镇子里,他和老婆实际上过着“夫妻分居”的生活,难得有亲热的机会。
四个孩子的衣服,总是大的穿了小的穿,补丁摞补丁。特别是腊梅和敬武,基本上没有穿过新衣裳。腊梅敬武有时感觉憋屈,难免闹情绪,他们同仇敌忾,责怪爸爸妈妈偏心。
“哪个叫你们晚出生的?腊梅要是生在你姐前面,敬武要是生在你哥前面,还不是该你们穿新衣服。”方母反而把责任推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