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燃煤之急(1 / 4)
改用燃煤做饭后,王加根每天都得淘神费力地生炉子。
把学校废弃不用的课桌和板凳,以及捡回来的枯树枝,用斧头剁成小木条或小木块,用旧书旧报纸引火,木柴在蜂窝煤炉膛里熊熊燃烧起来之后,再拿火钳把煤球往炉膛里面添。煤球填满炉膛之后,摇着蒲扇,对着炉子的进风口不停地扇风。
烟雾袅绕,熏得他眼泪直流。
有风的日子,他就把煤炉子提到操场边的走道上,让进风口对着风来的方向,省去人工摇扇子的力气。
阳光明媚的正午,或者夕阳西下的傍晚,在火砖头铺成的甬道上,一个半米来高的绿皮蜂窝煤炉,袅袅地飘散着乳白色的烟雾,成为牌坊中学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炉子交给了“风神”,并非百事大吉,王加根还得时不时地去瞅一瞅煤是否点燃。如果煤球身上冒出蓝色的火苗,说明成功了。要是煤球依然是黑的,或者煤身上仅有微弱的红光,那就得从头再来。因为煤球掺土太多,或者煤炭品质不好,生炉子中途熄火是常有的事情。王加根已经习以为常。大不了多费点儿柴禾和纸张,多花点儿时间。
这算个屁呀!最让他感到为难的还是买煤。
生活用煤供应指标“当季有效,过期作废”,他每个季度都得去花园镇煤球厂买一次煤。一个季度的供应煤四百二十斤,自行车是无法运回的。一旦起心买煤,他首先就得关注天气预报,确认有晴好天气之后,再去邹肖村农民家里借板车。
通常情况下,必须提前一天把平板车借好,停放在校园里。因为买煤必须大清早出发,尽量去早一点儿。去晚了,排队的人多不说,还很有可能轮不上自己,煤球厂关门下班了。
拖平板车必须绕道花园铁路技校,到官塘附近并入孝花公路,经过京广铁路线花园北道口,再才能进入花园镇中心,有七八里路的样子。牌坊中学地势比较高,从花园镇回学校的路上,有好几个上坡道,必须有人推才行。所以,买煤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每逢这样的日子,王加根和方红梅夫妻俩总是一同上阵。
煤球厂八点钟开门。他们一般是凌晨五点多从牌坊中学出发,拖着空板车到达煤球厂时,六点半左右。但此时,煤球厂大门口的板车、手推车、三轮车已经排成了长龙。一看到那阵式,他们就特别灰心,真想打道回府。但改日再来又得重新走那么远的路,又得去找其他教师调课,又得去借平板车。麻烦不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好天气。
横下一条心,等吧!
花园镇煤球厂有两部蜂窝煤机,进入厂区后,买煤的人会自动地排成两列。当然,也有遇到一部机器出故障、罢工停摆的时候,两列队伍自动地重新并成一列。为了抢占比较靠前的位置,或者遇有不守规矩的人插队,就会发生争吵、对骂,相互推来搡去,甚至大打出手,上升为流血冲突。
王加根和方红梅属于遵纪守法、遵规守矩的好公民,他们总是老老实实地排队。往前面看了看,似乎也秩序井然,只是队列挪动的速度比较慢,每辆车主买煤的数量又特别多。王加根前去探个究竟,这才知道,前面排队的人手里,往往拿着好几家人的煤票。一个人排队,买好几家的煤。结果,还没有轮到他们,就到了中午十二点,煤球厂要下班了。蜂窝煤机的轰鸣声戛然而止,没买到煤的人被赶出厂区,不得不到大门口重新排队。
可以想见,他们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回家是不可能的。如果回去吃了午饭再来,这一天绝对不可能买到煤。他们只能顶着炎炎烈日或者吹着凛冽的寒风,等候两个小时,待下午两点钟煤球厂再次开门。于是,王加根继续排队,方红梅去买馒头、花卷或者包子,充当午餐。
正常情况下,下午是能够买到煤的。当然,如果遇到蜂窝煤机出故障等特殊情况,又另当别论。买到煤之后,王加根如老牛般地在前面拉,方红梅躬着腰在后面推。回到牌坊中学时,早已是暮色四合。
为满足那些时间较紧或者性急顾客的需求,花园煤球厂备有一套比较“人性化”的处置方案:直接出售没有加工的散煤。
煤票只能按七折供应。也就是说,一百斤煤票只能买到七十斤散煤。煤球厂必须把本应掺入的泥土和水的份量计算在内。
王加根和方红梅遇到课程调不开,只能挪出半天时间买煤的时候,通常会接受这种“不平等条约”。散煤买回来之后,只能堆放在办公室门前的走廊上,用塑料薄膜盖住。等到周末休息时间,并且天晴的时候,再自己动手做成煤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