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死亡约会(2 / 3)
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他的事业其实在学校。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就应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把书教好。虽然眼下教师待遇比较差,社会地位不是很高,经济拮据,生活清苦,但教书育人的乐趣也不少。
当你浴着清晨的阳光,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学生们腼腆地问候“老师好”的时候;当你站在讲台上,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地讲课,文思泉涌、妙语如珠的时候;当你批改到一篇行云流水的作文,或者看到自己的学生在作文竞赛中获奖、有文章在报刊上发表的时候;当考上学的学生拿着“录取通知书”来向你报喜、走上社会的学生来信抒发生活感受真诚地向你致谢的时候;当元旦春节来临,各式各样的贺年片雪片一样地飞来、学生络绎不绝地来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会认识到教师工作的意义,也很少觉得生活单调乏味和空虚无聊。
王加根一而再、再而三地闹着要改行,要调走,除了老婆的逼迫和为孩子着想以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社会的偏见和外界的舆论所绑架。因为身边的人都觉得,只有跳出了教育界,改行从事其他的职业,才是有能力、有本事的人,才能受到别人的敬仰和尊重。他其实并不清楚,如果真的走出校园,从事其他的职业,自己究竟能够混得怎么样,会不会比教书做得更好。
他闹调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回首已经走过的二十六个春秋,外界的舆论和世俗的观念对他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小时候,因为父母离婚,他失去了母爱,有人叹息他可怜,说他不幸;也有人说这是好事,逆境出人才。高考过后,他大学落选,只考上了中专,有人羡慕他跳出了农村,说他家祖坟发了热;也有人为他惋惜,说凭他的天资,完全应该考上大学,复读一年有可能进清华北大,不该鼠目寸光地去读师范学校。工作后的业余时间,他不打麻将、不抹“扯胡”、不参与无聊的闲谈,全心全意奔文凭、写小说、学英语、考律师,有人说他有理想,有毅力,有追求,志存高远;也有人说他故作高深,不随大流,吃不开,玩不转,不务正业,野心勃勃,不安心本职工作。在牌坊中学工作,这里虽说距花园镇有几里路,但位置并不算特别偏僻,交通也比较方便,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学校环境也美化了,有水、有电、有住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加上他们两口子的书教得不错,在社会上口碑好,生活应该是比较惬意和充实的,但不时又有人泼冷水。说教师职业有名无实,因为他们没有挤进城市而直摇头,嘲笑他们没本事,不会拉关系、走路子,百无一用是书生……
王加根想起这些就苦恼至极。
同一件事情,同一种行为,有人这么说,有人那么说,弄得他无所适从,有时简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唉!自己如何生活,如何过日子,是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要被别人的意志所左右?如果总是在乎别人嚼舌头,你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走自己的路,莫管别人怎么说。只要自己认为正确,感觉滋润和快活,日子就该怎么过。眼下,他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把书教好,把初三(1班带好,争取明年的中考取得好成绩,不辜负学校领导、学生和家长的期望。
工作上的事情要耗费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刚刚上小学的女儿,责任更是重于泰山。
欣欣虽说没有上幼儿园,但多多少少还是受了些学前教育。除了爸爸妈妈教她外,还有牌坊中学的教师和学生们。尤其是学校里的那些女学生,平时都特别喜欢逗欣欣。课间休息,或者上体育课、音乐课的时候,她们都会围着欣欣转,甚至把她抱到教室里,教她说话,教她唱歌,教她做游戏,教她辨别各种各样的物品。
王加根对女儿的教育当然更具目的性,形式也更加丰富。
他教欣欣码积木,弹玩具钢琴,背古诗词,唱儿歌,认字。卧室的墙上贴满了《看图识字》,他又从新华书店买回《幼儿学拼音》《看图读寓言》《看图读神话》之类的配有图书的磁带,还找邹山青校长要过一套小学一年级的教材,一有时间,就对女儿展开教育攻势。
大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些儿歌和诗词,欣欣背起来都相当快,而且学着王加根的声调,极有抑扬顿挫。讲起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也挺像那么回事,但识汉字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走在花园镇的大街上,她常把汽车站或火车站的“入口”念成“人口”,把“巴士”念成“巴土”。粗心也许是小孩子的通病,而欣欣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性格特别急躁。教她按照图例码积木,搭火车,盖楼房,做小桥。欣欣码着码着,如果因为重心不稳歪倒,她就会大喊大叫,挥舞着小手,把桌上的积木哗啦啦地扫得满地都是。这样仍不解恨,还要抬起小脚,狂踩那些积木,愤怒地把它们踢得满地打滚儿,然后扬长而去……并且,这一天她再也不会码积木了。
欣欣三岁的时候,已经会背好几十首儿歌和诗词,会写一百多个汉字。王加根和方红梅以此为骄傲,经常在外人面前炫耀。欣欣也高兴得摇头晃脑,边走路边背诵或者歌唱。但好景不长,自从部队抽水房里来了妮妮之后,她就不愿意呆在家里跟爸爸妈妈玩儿了,天天闹着要去找妮妮姐。
妮妮比她大一岁,但个头与她差不多。两个小姑娘一见如故,如胶似漆,整天形影不离。她们在部队抽水房或者学校的墙角里,一蹲就是大半天。玩的东西无非是砖头、瓦片、玻璃珠子、野花、野草和泥巴。假做饭、过家家之类的游戏,替代了以前的背诵和认字。或许是因为一直没有小朋友玩的缘故,欣欣格外珍惜与妮妮之间的友情。除了吃饭和睡觉,巴不得一天到晚与妮妮姐在一起。
如果爸爸妈妈强行把她关在家里,逼着她学习,她就又哭又闹,急得抓耳挠腮。把铅笔、纸张、图书、玩具乱扔一气,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耍赖不起来。
方红梅看着就心软了,说:“爱玩儿是小孩子的天性。她往后吃苦用功的日子还长着呢!就让她现在以玩为主、以学为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