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敏感时期(1 / 3)
每年秋季开学报名的时候,见钱眼开的银行就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学校。他们关注的,当然不是校舍和操场,也不是教师和学生,而是从千家万户汇集到这里的学杂费。
每一家银行都希望学校能把这笔庞大的资金存到他们那儿,增加他们的对公存款。这个时候,各学校的校长和财务人员都成了银行巴结的对象。他们自然也会拿腔拿派,在穿戴光鲜的银行职员面前当一回大爷。
由于事业单位开立银行账户比较自由,各家银行都想拉学校到他们那儿去开户。这样就形成了同一所学校在多家银行都有账户的局面,专业术语叫多头开户。学校把钱存入哪家银行的户头上,就看学校领导及财务人员与这家银行的关系好不好。当然,也与银行的服务质量和公关力度有一定的关系。
孝北县成立之前,花园镇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只有四家,分别是中国a银行、中国b银行、中国d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花园镇规模大一点儿的学校在这四家金融机构都有存款账户。碍于情面,这些学校在每个户头上都会放一些存款。因此,几家银行收存学费的市场份额也相差无几,基本上是平分秋色。
去年,升格为孝北县城的花园镇增设了中国c银行,邮政局又开办了邮政储蓄业务。分切学杂费这块“蛋糕”的金融机构增加到六家,竞争更加激烈了。d银行孝北县支行率先发难,在城区中小学开始报名的时候,派工作人员到各学校代收学杂费。结果,当年孝北县城区学校学费总额的一半儿都进了d银行孝北县支行,其他五家金融机构市场占比大幅度减少。d银行孝北县支行的做法给其他金融同业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家里坐等顾客上门存款已经行不通了。即使存款人信誓旦旦地承诺过,也不能百分之百地相信。银行还是应该主动出击,把真金白银收进自己的尾款箱,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存款。
吸取去年的教训,今年暑假期间,a银行孝北县支行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秋季开学代收学费的事情。为加强组织领导,他们成立了秋季代收学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分别由丁仲元和万建伟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对公存款专管员姚丽琴、支行营业室主任韩忠勇、办公室主任王加根,以及支行出纳股和保卫股的主要负责人。
a银行孝北县支行营业室是该支行唯一办理对公业务的机构,各学校的存款结算账户都开在这里,是代收学费的直接受益单位。而学校存款纳入对公存款核算,与对公存款专管员的业绩考核息息相关。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把韩忠勇和姚丽琴列为代收学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出纳股和保卫股主要负责人参与这项工作,是因为代收学费属于上门收款业务。他们负有安全保障和业务支持的责任及义务。
相比较而言,唯有王加根参与这个领导小组有点儿蹊跷,因为支行办公室的工作职责与代收学费没什么关系,可以说是八杆子打不着边儿。支行领导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到王加根曾经在花园镇当过教师,与教育界的人员比较熟悉。
人脉关系也是一种资源。利用王加根在花园镇教育界的人脉关系,夺回丢失的代收学费市场份额——a银行孝北县支行领导对此寄予厚望,甚至把他当成战胜对手的“杀手锏”。丁仲元和万建伟一起找王加根谈话时,直言不讳地表达了领导班子的这层意思。因为怕他拒绝,两位副行长轮番给他灌迷魂汤,夸大其辞地把他吹上了天。说他书教得好,桃李满天下,在花园镇教育界威望高,人缘好,说话别人买账……
老实讲,最初听到行领导作出这样的安排,王加根心里并不怎么乐意。也不完全因为代收学费与他的工作职责不沾边儿,主要是他这个阶段实在是太忙了,要做的事情多如牛毛。
从保定回来之后,他来不及为姐弟重逢的不愉快而懊悔,就卷入到了杂七杂八的事务中,忙得如同上了战场的士兵。撰写a银行孝北县支行半年工作总结,筹备支行年中工作会议;参与中国a银行成立十周年庆祝活动;举办a银行孝北县支行成立一周年庆典。到电视台点歌、点播电视剧;到报社合办专栏、刊发专版、做广告;迎接a银行孝天市分行的各种专业检查;接待那些不请自到的客人……因为涉及的文字量比较大,他每天一上班就趴在桌子上写呀写,尽力排除外界的干扰。写出来的初稿,他还得在四通打字机上自己敲出来。
怎么会这样呢?因为肖丽娟刚刚生孩子,回家坐月子去了,而接替肖丽娟工作的袁冬梅还没有学会打字。
前面已经提到过,袁冬梅就是叶卫国的老婆。根据叶卫国的介绍,她也是王加根的高中同学。
a银行孝北县支行新宿舍楼交付使用后,叶卫国就把他老婆和女儿从农村接过来,一家三口住进银行大院,过上了其乐融融的生活。
王加根见到袁冬梅,如同当初见到叶卫国一样,对这个女人没什么印象。他当然不好意思把自己的疑惑说出来。听到袁冬梅亲热地喊他的名字,他热情地予以回应,并且故作惊讶地恭维道:“老同学还是那么年轻漂亮啊!这么多年一点儿变化都没有。”
“你说笑话呢!孩子都上小学了,怎么可能没有变化?”袁冬梅喜笑颜开地回应,“不过,你这样讲我还是蛮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