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燎原之火起荧荧(2 / 4)
最特殊的就是“朱谕”,是皇帝不经内阁直接下达给官员的,抬头格式没要求,结尾则是用“特谕”二字。
雍正朝以后,皇帝的旨意大多是通过朱批奏折下达,朱谕已经极为少见。庆霖为官三十余年,还是第一次见到。
然而令他震惊的还远不止于此。他将朱谕捧还给绵恩后,小心翼翼的问道:“王爷,下官斗胆,敢问这案子是.?”
他现在能百分百确定,绵恩要办的案子事关谋逆,而且十有八九跟北海镇有关。可是如此泼天大案,身为江宁将军的他居然事先没听到一点风声,这太不寻常了!
“袁子才、赵云崧阴私勾连赵逆,派门下弟子参加北海贼去年的科举。皇上有旨,查抄随园和安定书院,软禁二人,以维朝廷纲纪!”
“啊!!!”庆霖顿觉头皮一炸,整个人都惊怔了,打心底泛起阵阵寒意,颤着声说道:“这,这不可能吧?袁子才已近耄耋,怎么会.”
绵恩见他这副样子,似笑似不笑的道:“晴村兄,听说你和袁子才平日都是以世兄相称?”
庆霖擦着额头的汗,说道:“呃是。袁子才是家父的学生,故而,故而.。”
绵恩不等他说完,语带感慨的道:“本王离京前进宫面圣,皇上感叹说,尹家世代忠良,名重三朝,从尹文恪公到令尊文端公,再到你们兄弟几个,皆堪称国之柱石栋梁。只不过这个袁子才,真是愧对了尹文端公当年的苦心!庆大人,身为满洲贵胄,国法私谊该当如何选择,伱可要想清楚。”
这话就很重了,庆霖再度跪地叩首,语带哽咽道:“下官谨记皇上告诫!”
话说袁枚当年之所以能从官场抽身而退,在小仓山大修园林,甚至还不顾天下士林非议,收了一群女弟子,敢于和朴学大师惠栋打笔仗,就是因为背后有恩师尹继善罩着他。等尹继善去世,已经升任军机大臣的庆桂接过父亲的大伞,继续罩。
尹继善和袁枚相识于乾隆四年,当时已经获得殿试二甲第五名的袁枚在参加庶吉士考选的时候,其中的诗题名为“赋得因风想玉珂”,写下了“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之句。
诗是好诗,可问题却很大,严重的说就是犯忌。你说你一个进士,没事琢磨皇宫内院干嘛?还隔天河,宫里那么多嫔妃宫女,谁又是织女?当时的考官们几乎都打算将袁枚黜落,唯独时任刑部尚书的尹继善力排众议,说此人的诗句俱佳,必定是个年少有才之人,只不过对应制体裁不了解罢了。
有了他这句话,二十四岁的袁枚得以入选庶吉士。从此之后,他便以师礼敬重尹继善,两人也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尹继善调任两江总督,袁枚也外放江苏当县令,二人交往更深,袁枚甚至出入尹家后宅都不避内眷。在尹继善的诸多公子里,和他关系最好的就是老三庆玉、老五庆霖和老六庆兰。袁枚曾评价庆霖为人畅达,有东晋王导之风。
乾隆之所以在去年冬天把庆霖从青州副都统提拔为江宁将军,看中的就是他长年供职于尚虞备用处,做事心思缜密,由他来负责江宁八旗西撤的准备工作正合适。再有,就是想利用尹家和袁枚的关系,监视江南士林的动向,以防有人兴风作浪。
要知道袁枚虽然长年在野赋闲,但长袖善舞,靠着一支妙笔和往来无白丁的随园,一直都是江南文化圈的核心人物。无数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为了附庸风雅,攀缘官场,都以和他熟识为荣,号召力不是一般二般。
现在可倒好,监视了半天,敢情最大的反叛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庆霖此刻都能猜到袁枚私通北海镇的原因,那就是想让他的“性灵派”能在将来新朝的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和经学派相抗衡,以实现他“以民为本”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