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长江水师的脱胎换骨(2 / 4)
历史上从明初开始,明政府便对黄浦江口的防御采取了“东西并重”的战略防御措施。到了清代顺治年间,为防御郑成功水师再次从长江口进攻南京,清廷在位于浦西的吴淞杨家嘴口修筑炮台;到了康熙五十七年,又修筑了浦东宝山炮台。
事后,时任两江总督萨载奏请乾隆,鉴于北海镇快船进出长江口如若无人之地,沿江炮台不足,
水营木船速度难及的情况,请在江阴城以北的黄山修筑炮台,并扩建对岸十圩港西岸的靖江炮台,以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另外,他还请求重建位于浦西的吴淞炮台,扩建浦东的宝山炮台。
时任江苏巡抚闵鄂元不甘人后,他也奏请乾隆,为了防御“北海贼”,请旨在吴淞口、海门、福山港、狼山港、中港、江阴、靖江各地,构筑烽火台体系,以便当“北海贼”入寇长江时,及时发出警讯。
对于两位督抚的请求,乾隆当时欣然应允,很快就做出了批复,并计银两拨付修造,由沿江各州县分摊还款。由此,满清长江水师提前进入了脱胎换骨的时代。
话说在清代早中期的海防和江防炮台里,用的炮只有两种,制胜将军炮和威远将军铜炮。
制胜将军炮重五百斤,长五尺一寸,膛口三寸四分(113毫米口径;发射使装药一斤八两,炮弹重三斤,也就是四磅炮。而威远将军铜则属于小炮,一米多长,重一百七十斤,炮弹是一斤九两的铅弹。
关于火炮的演练也是每年只有一次,根据兵部的规定,每年正月九日,由本地的州县主官视察,每炮演放十余次,然后再报给总督府。在铸造火炮的时代,一门炮演练的时候开十次火不少了。真要打多了,那炮报废的也快。
虽说满清上下考虑的不可谓不周到,设想的不可谓不美好,认为即使北海镇快船突破了吴淞口炮台进入长江,等到了江阴段的江面,会立刻遭到南北炮台三百多门火炮的猛烈打击。
不过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大家都想着阻敌于外。任谁也没料到,北海镇的快船又一次从里往外冲
于是当“冰风号”自西向东一溜烟的通过了江阴段江面的时候,炮台守军也好,岸边的水营兵丁也好,全都傻了眼。
即便是位于黄花山炮台上的一门制胜将军炮在慌乱中开了一炮,也变成了为赵新鸣礼炮送行之举,还险些打沉了一条渔船。之后炮台上的清军守将一边命令手下点燃烽火台,一边跳着脚大骂。
虽说江阴这里开炮来不及,可烽火传递消息的速度还是很快的,所以当“冰风号”驶达福山港的时候,手忙脚乱的狼山水营还是匆匆出动了四条战船。其中最大的一条长度为十一丈,比“冰风号”还长,将近三十七米的两桅硬帆船,首尾装备子母炮。
当率军出战的狼山镇右营游击看到“冰风号”那白色的梭形船身从水平线上露出头时,当即下令:“击鼓!升战旗!一定要把那船给我拦下来!”
四条大中型赶缯船随即由全帆改为半帆,船上的水手也是摇动大橹调整船身,意图斜横江面,阻止敌船;而船上的炮手们也开始给子铳填装火药和铁弹。
守在飞桥上的王远方看到前方的清军战船后,先是用步话机通知了主甲板上的赵新,然后将机枪的两脚架放在了一张小桌子上,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aek-999”是pkm的升级版,的有效射程为一千五百米。它跟pkm最大的外观区别是,木制握把被改成了黑色塑料握把,枪口处还装了一个尺寸巨大的消音器,除了可以降低射击噪音,还能消除枪口火焰以及提升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