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军机初议(2 / 6)
对于中军这路,魏人几乎没有抵抗,相反可说是无比放任,却对两路偏师百般阻挠,这其中的原因,已经呼之欲出。
魏军希望阻止三路军同时兵临安邑城下的困境,企图拖延住两路兵马,只与王翦的中军寻机决胜。
一旦王翦这一路败了,剩下两路偏师就只能撤退,否则就有被围歼的危险。
可以想见,等在王翦军前方的,将是魏人集合了几乎全部力量的最终一击。
那么,针对魏人的战略,可供昭军的选择就很明朗了。
其一,不管其余两路如何,只单刀直入,与魏军决胜。
其二,改变行军路线,先与其中一路夹击,打通前行之路,再按照既定战略,三军汇合在安邑之下。
两种选择皆各有利弊。
第一种选择,昭军只要能够一战功成,西魏就将直接灭亡,昭国将会接手一块几乎没有多少折损的土地,国力大增。
作为将一国社稷扛在肩上的上将军,王翦不可能只考虑战争得失。
但是如此一来,两军就会落入一战决胜的大会战,这却是王翦不希望看到的。
倒不是担心会败,昭军战力如何,统军数十年的上将军心中有底。然而如无必要,他不想给对方进行殊死一搏的机会。
第二种选择十分稳妥,然而改变既定战略的问题就是,中军无法在预定时间兵临安邑进行对周围城镇的封锁。
如此一来,战争时间将会大大延后,至少会拖到秋收之后,这会造成国力的很大负担。
况且以魏人的坚壁清野,春耕想必是没有做的。到时候昭军占领的魏土之上的百万饥民,可都是昭国的出血口。
老将军思索片刻,传令升帐。
想了想,王翦又叫住传令兵,命令让军机郎也同来议事。
未必多看重这些年轻人的谋略,只是既然王上和公子都有以军机郎培育年轻将领的打算,那么不妨让他们多见识一下军议。
军令很快传达了下去,不片刻时间,除了几位奉命领兵在外的将军,校尉以上的将官都肃然立在了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