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兄弟姊妹相互帮衬着(1 / 2)
杜善下放第二年的一个夏天,最小的女儿,赛,学校放暑假,父母就让她到大门里帮大哥做饭。
赛那时也就是十来岁左右,每天上午到巨化菜市场买菜。有一天,拎了个菜框从大门里走到花园公社,然后沿着巨化公路向南拐个弯,过了个桥,就到了菜市场。
菜市场比较杂,但杂中有序,猪肉、豆制品、鱼类、素菜都分开的,本来今天想买点猪肉回去,钱带来不够,也只能买些素菜了,就来到了素菜区。
夏天素菜很容易干,菜农经常在素菜上洒水,保持素菜的新鲜。赛到了一个素菜摊前,准备买点波菜,芹菜回家,看见有个大人,挑了一把波菜,走到通道上,两脚开立,双手捧着波菜,上下摆动?买菜还要拜天拜地?毕竟是个小女孩子,也不知缘故,看着稀奇古怪的。
没有时间看热闹了,快点回去,大哥中午收工要回家吃饭的呢。买了菜回到大门里准备做饭。来了已经一个多礼拜了,烧菜做饭还很有条理的,首先把素菜清理一下,把一些泥巴,老叶,菜根清理掉,清理好就浸泡在水里。然后用肥皂洗一下脏稀稀的双手,冼好了手,就准备煮饭了,先淘一下米,拿起锅盖放到一边,把淘清的米放到锅里,加少许水,然后盖上锅盖,点上火,开煮,接下来就开始洗菜,预计菜洗好饭差不多也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样板戏红灯记里面的这话说的一点都不错,太对了。
今天特别的奇怪,饭没煮上几分钟,那锅盖上就冒泡了,往常都要十几分钟锅盖上会慢慢溢出水泡来,今天可能水放少了,或者火太旺了?溢出那么大大的水泡,越来越大,把锅盖都淹没了,赶紧拿起了锅盖,哇噻!全都是肥皂泡。
原来洗手时,不小心把肥皂放到了灶台上,淘好了米,起锅盖时把锅盖压在肥皂上,肥皂就粘在锅盖底,米下了锅,盖上锅盖时就一并带了下去。
开水煮肥皂,满屋都是气泡泡,那个个气泡还一亮一亮的,五彩缤纷。两眼泪汪汪!大哥回来要挨骂了。
重新再煮,就把米捞出来,一勺一勺地把水抽干,那肥皂水渍一下子还清洗不掉,清洗了几遍,铁锅底还有小小的水泡,铁锅又重,拿不起来。越急越慌,越慌越忙。
这时门开了,大哥走了进来,看见这景象,微微笑了笑“我来吧”。杜善自少到老,从来没有对人骂过一句,是个实实在在的老实人,一副的憨厚相。
杜善说自己在大门里大队务农了几年,就开始想,自己长期务农,总有些不甘心,农活终究是不长久之计,觉得还是学点手艺好,有薄技在身不怕今后生活的困难,因此他就向大队里请了病假,到了下余坞的卸姨妈地方上,跟木匠师傅学木匠了。
去的时候正好是冬天,从城里走到云溪公社机管站小姊那里吃了中饭,就到卸姨妈家去了。
下余坞村离云溪公社五里地左右,一路冰天雪地,走小路坑坑洼洼,沟沟坎坎,到了下余坞村已经旁晚了。吃过晚饭就和卸姨夫去拜见了木匠师傅,木匠师傅家是和卸姨妈同一个村的,师傅很热情,第二天一大早就到木匠师傅家里,去跟木匠师傅学木匠手艺了。
白天跟师傅学手艺,晚上就睡在卸姨妈家里。师傅做的是小木,就是打家具的,而大木是造房子的木工。农村里的木工活是在东家家户里做的,方园五里之内的农村有谁家要打家具了,就请师父上门做,做的家具都是很普通的家具,但在那时做的家具都是榫卯结构的,没有一点胶水,连铁丁都很少见。有些复杂的家具,老式雕花木床一般都是搬到师父家里去做的,这些精致的老式家具花费的时间要很长,少则三个月,多则一年以上。有些不太讲究,普通雕刻的花板,都是专门到专业市场上去买的。在东家做活,一日三餐都在东家吃,有肉有鱼有酒,这一日三餐还不包括早餐,但下午有点心吃。
做小木的讲究不是太多,靠得是精湛的手艺,而做大木的那讲究可多了。造房子,从挖地基开始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挑个良辰吉日,在地基中间要埋进一个聚财宝类似的东西;上梁讲究很多了,什么时辰上梁,上梁时请土地神,有主梁,还有辅梁,先上那根梁,上梁的先后顺序等等,更为细腻的是,上梁时大家要听指挥,旁人不要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