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崇祯元年的殿试(1 / 2)
次日恰好是三月十五,这天一大早,朱友建就在孙娜恩的服侍下,穿上一身黄色的团龙常服,来到了皇极殿。
此时礼部的官员已经将参加殿试的三百余名贡士带到了皇极殿前,众贡士在殿前的丹墀内分东西两群面北而立,文武百官也都按照顺序站立在大殿内外。这毕竟是朱友建登基后的第一次殿试,他也是十分重视的。
在鸿胪寺官员的传唱声中,朱友建虎步龙行地迈入了大殿。接着便是鸣鞭放炮,百官以及贡士们齐齐跪拜行礼,山呼万岁。等一应仪式全部结束,朱友建微微颔首点头,向众人说道:“今科取士,乃是为国遴选良才。此次乃是朕登基后的第一次殿试,朕是万分重视,试题亦是朕亲自所出,不曾假与他人。朕亲手写好后封于匣中,旁人皆不曾见过。曹化淳,去取金匣来!”
一旁的曹化淳应声,从身后的内侍官手中接过金匣,呈递到朱友建面前。朱友建看了看,完好无损,说道:“交予内阁诸位先生一观。”
曹化淳退下台阶,将金匣又递到韩鑛面前,韩鑛接过金匣与袁可立孙承宗张惟贤李标一一看过,双手捧着向朱友建道:“金匣完好无损!”
“交由礼部尚书来宗道启封!”朱友建说道。
来宗道闻言,垂首走到韩鑛身边,接过金匣,转身面向众人,将金匣缓缓打开,取出了其中卷着的试题。
朱友建不等来宗道打开试题,轻咳一声,向殿外的贡士们说道:“卿等能从乡试一路杀来,想来都是必有所长,朕心甚慰。但尔等将来大部分都是要为官一方,造福百姓的。朕便欲以此为题,你们各自写一写,若知一方州府,该从哪些地方着手,治理百姓,又该用何良策。这题材嘛,不要拘泥于八股文,花团锦簇的文章,你们也都写得不少了,朕想看到的是务实一点的。还有,这字数也要有所控制,不得少于千字,也不得多于两千。”
这话一出,不仅在场的士子们有些震惊,连内阁和六部尚书们也都大吃一惊。以前的殿试,皇上只是从内阁拟的题目中挑选一道,旁的什么都不管。这次皇上不仅是亲自出题,而且还限制字数,更是允许更改题材,这一点都不符合惯例啊。
不过这时候谁也不敢说个不是,毕竟当着文武百官以及数百名士子的面,你要提出异议,不是跟赤果果的打皇上的脸没什么区别吗?
其实朱友建的心中很清楚,这次的殿试,里边真正能够选出来符合他心意的人,除了史可法估计也就很难再有其他人了。毕竟按照他的要求,这些只读了孔孟之道、四书五经的学子们根本达不到他的要求,甚至可以说史可法也还差得远。
但朱友建还是抱了万一的希望,万一能够再出几个可塑之才呢?毕竟沧海遗珠这种事不是没可能,更何况是在大明这种人口大国。既然能有一个徐光启、宋应星,也就可能会有第二个,不要求他们能够达到徐光启宋应星那样的水平,只要能有潜力,又对科技感兴趣就完全可以。
所以朱友建才会打破常规,不光亲自出题,还不限制题材和字数。原本按照惯例,殿试大都要考的是策问,就是皇帝出一些有关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让士子们针对其中的内容作出回答。但朱友建觉得这样太过笼统,自己要选的大部分都会是地方上的公务员,能留在中央的毕竟是少数,问他们国家大事,不太合适。于是他斟酌了好几天,才定下了这次的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