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章 应对策略 事情始末(2 / 2)
浦伟士:“你的分析我认同,那么我们如何破解他的这一招,如果让他降低在振夏银行的占股?还有如何避免我们的股东在汇丰银行里站到振夏银行的那边去?”
沈壁:“我有一个设想,在股权交换前,要求我们汇丰原有的所有股东签署利益同步协议,就是说这份协议保证汇丰余下的6%股份投票权要一直达成行动一致,确保大家的利益不受损失。一旦我们汇丰股东这边的利益和行动一致了,振夏银行占股的4%也就没有了决策权。
而振夏银行的股份,只能从北美或者欧洲那边想办法,让北美或者欧洲那边的顶级财团和赵政进行利益互换,我们再花代价换回来,暂时我能想到的办法也就是这些。”
浦伟士点点头道:“确实,暂时也只能如此,最坏的局面就是我们双方都先对峙着,在适当的时机再寻找机会,能不动用北美或者欧洲那些财团就不动用,那样我们依旧很被动。”
一位董事道:“那就先把振夏银行的资产证明拿到手,做好这一步才能继续往下推进。这件事就拜托沈壁先生了。”
……
说实话,赵政确实没有想过汇丰的这帮人会这么疯狂,收拢股份,私有化退市都想出来了,还签署利益同步协议,可见在利益面前,欧美人还真是没什么不敢想的,不敢做的。
赵政对于港币的发钞权当然是惦念已久了,只是他一直觉得或许未来在1983年港币危机时,振夏银行才有一定的把握拿到港币发钞权,从而占据一小部分的港币发钞份额,现在让袁天帆在媒体面前提出来只不过是恶心恶心汇丰和港区金融管理局。
没有理会外界的纷纷扰扰,赵政依旧窝在了家里,他其实是在等待……
赵政不知道的是,袁天帆的霸气回应,给港区的民众所带来的冲击还是很大的,尽管振夏系已经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港区民众生活的点点滴滴,可民众对于振夏系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大部分人只知道振夏系的工厂待遇很高;振夏系很能赚钱;振夏手机科技感实足非常新颖与实用,就是太贵;振夏投资参股了很多公司;振夏卫视的节目很新颖,很受欢迎等等,而振夏银行那么多的网点,民众也见到过,可民众对其信任度和认可度却不是很高,尽管振夏系的员工工资全部是从振夏银行发放的,可毕竟这才占了港区多少人口比例,因而振夏银行在港区民众中的存在感确实不高,一家存在感不高的银行居然拥有比百年汇丰还庞大的资产规模,对港区民众心里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
赵政还不知道的是,袁天帆的霸气回应,给祖国内地高层带来的冲击更大,尽管振夏实业在深市投资了,尽管振夏通讯委托了7机部发射三颗卫星,尽管振夏系曾经在洛杉矶电子展上面的销售额大放卫星,尽管振夏重工在欧美购买了很多技术专利,可国内高层依然没有把振夏系看得那么重要,毕竟振夏系在港区、在欧美、在rb的影响力都不是那么大,毕竟振夏系建立的时间太短,毕竟振夏系就像一个暴发户,会给人一种不愿与其为伍的感觉。只是振夏银行,一个资产规模超过5亿美金的大型跨国银行,对国内改革开放的作用还是巨大的,国内高层不得不从新开始审视起振夏系,对于赵政通过7机部传达的一些观点和思路他们也不得不重新考虑起来。
苏盟高层对于振夏银行的霸气回应,居然觉得很是兴奋,毕竟西方世界曾经和苏盟合作的是法兰西政府,而不是一家商业公司,苏盟入侵阿富汗后,法兰西断绝了与苏盟的任何往来,这让苏盟短时间内没得选择,可以说是被逼无奈才选择与振夏系合作的,苏盟的高层总是在想,尽管振夏系带给苏盟的利益比和法兰西政府合作要多得多,可对于苏盟政府而言这样的合作多少还是有点儿跌份的,毕竟振夏系只是初创,振夏系影响力太小,现在好了,振夏系还是很有实力的,振夏系越有实力,苏盟的面子也就显得越大,看来苏盟高层的思维还是与众不同的。
欧洲、北美和rb那些顶级的财团自然知道振夏银行是怎么回事,按照他们的尿性怎么可能容忍一家大型银行慕名奇妙地快速创建起来呢,在他们看来振夏银行就是一个根基不稳的空架子,将来振夏银行的潜力不可限量,当然那也只是未来,未来振夏银行现在参股的那些公司还不知道会被他们割取去多少利益呢,未来谁又能说得清楚。
不过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赵政异想天开的思路确实厉害,如果汇丰真的与振夏银行换股了,振夏银行不久的将来还真有可能一口把汇丰银行给吞并了,而且一旦吞并了汇丰的振夏银行的根基才算牢固,短板才会被弥补,不过他们不认为汇丰会看不到这一点,因而赵政想试试,他们也就配合着演戏,万一赵政成功了呢,振夏系总会时不时给他们带来些利益,而汇丰毕竟跟他们都相距太过遥远,他们也没有提醒汇丰的义务,况且如果能看到大英资本受损,他们也乐得其成,包括罗斯柴尔德家族都是这样的心态。
就在袁天帆在媒体上正式公开回应汇丰银行换股要求的第三天,港区金融管理局的代表,代表港区金融管理局和港区政府对于振夏银行申请港币发钞权的申请给与了肯定的答复,要求振夏银行尽快提交相关的资料。
赵政是在吃早饭时看到了tvb新闻的播报,惊得他差点没把自己噎死,一切出乎了赵政的预料,赵佑老爷子为此数落了赵政好几句,什么应该宠辱不惊,什么应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什么吃饭时就不该打开电视……赵政一句都没有听见,他只是在不断的思考,究竟哪个环节出现了意外,这样的意外究竟是好还是坏。
赵政可不觉得这是麦理浩所为,尽管麦理浩和其家族通过振夏系赚了不少利润,可这种事麦理浩绝对不可能不声不响地为振夏银行做贡献,而且麦理浩还在谋求内阁成员的身份升迁,更不可能去推动这样极度不符合大英人利益的事情;
大英本土有没有人推动,似乎更不可能,没有利益的交换,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完成了这件事情的推动,完全没有可能,在欧美几乎就不存在做好事不留名的做法,何况这里面牵扯的利益还是相当复杂的,不仅关乎大英对港区的控制力度强弱的问题,还关乎大英资本利益的问题,赵政想破了脑袋也没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