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曹真的念头(1 / 3)
第十六章 曹真的念头
当司马昭在敢死队里拼杀的时候,历尽千辛万苦的夏侯霸终于逃到了河内郡曹真驻地。
曹真,字子丹,他是曹操的侄子。另有一种说法说他是秦邵之子,其父为救曹操而死,于是被曹操收养,改姓曹。他自幼与曹丕一起长大,曾箭射猛虎,深得曹操重视,所以这官职箭一样向上窜,他作过虎豹骑的都督,中坚将军,征蜀护军,镇西将军,上军大将军,直作到大将军,托孤重臣。如今在曹魏是第一等的大臣,位置还在陈群、司马懿、曹休之上。曹真的真实本领不算差,绝不是演义中说的那样无能而又争功。他才兼文武,统军有方,虽然比不了司马懿这等惊才绝艳,也是三国时期少有的虎将。
他立足河内与张飞争锋,尽管张飞号称世之虎将,勇猛无敌,加上张苞关兴庞会这样一群小老虎,却无法击退他,两军只有相持,由此可见他的本事。
曹真对于夏侯霸,一向是当作兄弟看待的,曹家与夏侯家,本是一族,更何况夏侯渊死后,曹操对夏侯霸兄弟就当作重点保护对象保护了起来,整个曹家都特别关照夏侯兄弟。夏侯霸随司马懿前往北疆被擒之后,曹真痛苦了好长一段时间,心下只恨司马懿,为什么要用夏侯霸为饵,打不过汉主,你人马少,你退到雁门就可以了,何况又是千里突袭又是围城打援的,击杀轲比能算是一个大功。可是夏侯霸被俘让他心中暗恨司马懿好久。但是你不能不承认,司马懿的确有本事,北疆之战平了鲜卑。去了大魏一大心病,也极大的消耗了季汉的力量,使大魏的北方边界稳定在雁门郡,所以恨归恨,却无法对付司马懿,加上陛下还挺重用司马懿,让他去守洛阳,所以这点不满只能按下。见面还是哈哈哈。
他曾几次安排人想要赎回夏侯霸,可是季汉此时不是建国之初,一场大战下来经济几乎崩溃,要靠卖战俘来过日子。几次联系,季汉都不同意。曹真还伤心了一段时间,以为再也见不到这个兄弟了。此时听说夏侯霸归来,他吃了一惊,急道:“快请进来。”
曹真吃惊的看着被扶进帐来地男子。揉着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这就是那个威武的夏侯霸。进来的夏侯霸简直不似人形了,他衣衫破碎,身上多处受伤,两腿浮肿。手脚冻伤,嘴唇耳朵发青干裂渗着血丝,这半个多月的非人生活,可把他折磨惨了。他不敢白天行路。不敢走大路,吃不上,睡不好,战战惊惊,心弦永远崩得几乎断掉。若是普通人,只怕早就崩溃了。夏侯霸在谋略心术上虽算不上出色,但作为军人世家的后代,他坚强的神经。执着的耐力,坚韧不拔的意志,都是出乎其类地,这也是他能够回来的主要原因。
“大将军!司马懿投敌了!”夏侯霸一句话,险些把曹真吓个跟斗。
曹丕死时,分别让曹真、陈群、曹休和司马懿四人为托孤重臣,总理国事。当时曹丕曾经言道,有离间曹真、陈群、曹休三人者。不可信之。却单单缺了司马懿一个人。这是不是说明,曹丕虽然重用司马懿。但却并没有完全信任他呢?
每个人都知道,曹真与司马懿是有心结在的。两个在渭南之前,就互相争功,彼此看不起。司马懿虽然奸滑忍让,但曹真就是看他不顺眼。虽然说他有一定的能力,但是无论是先武帝曹操还是故太尉贾诩,都对他有很不好的看法,认为他鹰视狼顾,非人臣之象。由此,曹真也觉得司马懿不象好人,并把这种印象固化下来。
曹真曾经有种理论,他觉得除了曹氏和夏侯氏之外,其余各大臣都不可深信,不可重用。当日曹操死时,有一种论述要倚重曹氏将领,削减异姓将领的兵权,结果引起小幅度的慌乱,这其中就有曹真的一份“功劳”。曹真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司马懿在被夺兵权之后,居然还可以重新起用,并且居然被指定为托孤重臣。但是,曹真能当上大将军,自然不是冲动盲动地人,他深知此事之重大,司马懿足智多谋,司马氏势力庞大,眼下大魏正处于波谲云诡、危机重重之时,若他当真降敌,那大魏危矣--可是,司马懿有什么降敌的理由?
他听着夏侯霸的话,左右看了看,见没有外人,这才说话:“仲权(夏侯霸的字),你糊涂了不成?司马懿乃托孤重臣,你怎能胡言,想动援大魏国本不成?”
曹真的口气很严厉,这并不代表他不相信夏侯霸,他只是让夏侯霸说话时要小心,要有分寸,要有证剧,要把一切都清清楚楚地说出来。可是话才说完,就见夏侯霸眼睛一翻,竟然晕倒了。曹真又着急又心疼,着医官进行调理,又封锁消息,只怕生出军变。陛下还年轻,威望不足,百官尚在观望之中。季汉如日中天,攻势凌厉,先取长安,再下河东,眼下又夺走了洛阳,大魏半壁江山已失,无数精兵勇将战死。若此时司马懿再反,那当真是天亡大魏了。
可是,眼下却只得等夏侯霸苏醒。夏侯霸其实没有什么病,他只是太过虚弱了,连饿带累,又伤又病,又以为曹真不肯相信他,这才一怒昏迷。他直晕了三个多时辰才醒转,喂了些肉糜,精神略有恢复。人报曹真,曹真来看他。夏侯霸精神略平定了些,叫道:“大将军。”
曹真挥手让从人都下去,却将心复谋臣桓范请来,桓范是沛国要(今淮北市)人。有文才。建安末入丞相府,与王象等共撰《皇览》。眼下在曹真手下任 征虏将军,自来有智囊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