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里求生(2 / 3)
曹仁道“即是如此,我也要带着军队,护送少主突围,一旦我军可以进入黑山,就算是韩越也拿我没有办法”
夏侯渊知道曹仁不甘心,在他眼里,投降是最大的耻辱,就算他不投降,主公投降也是无法接受的,这种耻辱比要他去死还难受。
为了说服曹仁,夏侯渊和他聊了很久,俩人从曹操起兵开始聊,一直聊到袁术战败、郭嘉遇刺、收服冀州、这二位一面喝酒一面聊天,聊到激动处,他们抱头痛哭,聊到高兴处,他们又哈哈大笑。
劝说别人往往就需要这种一点点的渗透,那种单刀直入的胁迫很难派上用场,今天幸好是夏侯渊亲自来劝说曹仁,换做第二人,都可能被曹仁赶出去。
经过两个多时辰的交流,曹仁最终勉强答应了夏侯渊的要求,二人分别给曹丕写了一封信,大致内容和陈群的计策相差无几。
其实一切都在陈群的算计之中,就连要曹仁与夏侯渊上书也是陈群的主意,他准知道自己给曹丕上书会引来猜忌,那曹丕对臣下的信任度不高,完全不像曹操那样用人不疑,由于曹丕的能力有限,对自己的信心也不足,因此时常怀疑自己的看法,更对大臣们多有猜忌。
曹仁与夏侯渊是曹军的军魂,曹丕就算对二人不满,也不会怀疑他们有谋反之心,正因为如此,陈群才要夏侯渊与曹仁上书。
书信送到曹丕处之后,那曹丕也傻眼了,他从没想过投降,更没有觉得自己已经到了山清水尽的地步,他身边有许多大谋士,这些人每天帮他出谋划策,似乎有无数种方法可以对付韩越,就算不能将他消灭,战胜他还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这就是谋士的特点,那些聪明人就算走到绝境的时候,依然会有无数种诡计在脑子里运转,正因为他们卓越的能力,才给曹丕造成一种自以为很强的错觉。
曹丕拿着曹仁和夏侯渊的书信,眼睛都直了,他不觉得自己已经无路可走了,他怀疑是不是曹仁与夏侯渊遇到了什么无法解决的麻烦,这才借诈降之计,向自己求援。
为了搞清楚曹仁与夏侯渊的真实意图,曹丕当即派人去把陈群和荀攸叫了过来。
当二人看到书信之后,心里也有了主意,陈群对曹丕道“曹仁与夏侯渊皆是曹营上将,他们身经百战经验老到,所见之事必然与众不同,远非我等纸上谈兵之人所能比拟”
荀攸道“二位将军对主公忠心耿耿,夏侯妙才与韩越有杀兄之仇,曹子孝更是曹氏族人,对主公忠心可照日月,二位将军所言之事必是经过详细斟酌,想必也有可取之处”
曹丕见陈群与荀攸都没有反对,心里也开始没底了,他看了看荀攸,张了张嘴,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荀攸自然知道曹丕要说什么,那曹丕此时一定在猜测荀攸与陈群是否也有投降的心思,毕竟二人只是谋士身份,换到任何人的麾下都可以受到重用,依然可以高官厚禄享受荣华富贵。而他曹丕却不一样,一旦他投降韩越,必定会被软禁起来,虽然表面上会给他一点点空间,可能给他一个显赫的官职,实际就是要限制他的行动自由。
陈群自然知道曹丕的担心,于是他对曹丕道“夏侯将军所言之事表面看起来是投降,实际是在突围,主公被困邺城,孤立无援,若是我军假借投降一事,牵扯韩越主力,再由曹子孝护送主公退入塞北,虽然损失较大,却也给主公留出退路,塞外草原地域广阔,主公只需经营数年,便可以卷土重来,到那时曹军旧部揭竿而起,定能以最快速度夺回冀州”
陈群的话终于打动了曹丕,眼下曹丕确实无处可去,就算想要发展也不可能,一旦他能够退入塞外,就有了充足的资源供自己发展,再也不像现在这样闭目等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