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一摞借条(2 / 4)
而各大豪门勋戚,甚至那些寺庙,也是趁机借粮放贷,秋借春还,借一还三,已经成了普遍,甚至这样的粮还很难借到,还得有抵押担保,得拿自家地自家房做抵押,一旦还不上,到时就得收房收田。
明知这是陷阱,但为了活命,也得往里跳。
龙桥堡村民来了一拔又一拔,自从第一家孤儿寡母的上门来,向老武借钱安葬死去的家人,借粮果腹,老武夫妻俩二话不说的就借了,之后就陆续又有人来。
对他们,向来抠门的老武居然来者不拒。
用老武的话说,都是同村的左邻右舍乡里乡亲,这个时候能拉就拉一把。
也有两家这次遭大难,家里顶梁柱没了,甚至当家女人也被掳走,剩下孤儿老人天都塌了,既无钱安葬,也无粮渡日,寻到老武这里来,花白头发的老人跟孩子都饿的有气无力。
见面就跪下,直接就提出把地卖给武家,换钱安葬了儿子,甚至希望武家能够收下家里三个年幼的孩子做个仆从或是伙计。
实在是没活路了,想去关东乞讨,可孤儿老弱只怕要死在半道,老人伤心无比,一个没牙的老太婆,路都走不稳,如何拉扯三个十岁不到的孩子。
家里唯一值钱的就是三孔破窑洞和二十亩地了。
这家不是禁军,而是武德初战后安置到龙桥的原关中流民,国初分到二十亩地,然后佃种老武家和另两户禁军家的几十亩地,以前老人的丈夫也还在,加上年轻力壮的儿子儿媳,这家子还算日子过的可以。
儿子被突厥人杀死,一个乡勇,连点抚恤都没有,虽然后来寻到了尸首,可一时间连棺材都没钱买,只得先拿个席卷了挖个浅坑埋着,老人的儿媳被掳走也没回来。
老人丈夫气急攻心,本来身子骨也不是很好,挨冻受饿又气又急,直接就中了风,战时在三原城里连个住的地方都没,又哪还有钱寻医问药,只能硬挺了几天,然后死了。
同样也只能一张破席先埋在乱葬岗子,等以后有机会再重新买棺材安葬。
您就积德行善,买了这地,收下这三孩子吧。
老人给老武夫妻下跪,磕头。
武士恪扶起老人,最终还是只能答应,虽然怀玉认为可以暂时借他们钱粮渡过难关,但老人拒绝了。
因为她们现在根本没有能力偿还,借债只会利滚利,现在把地卖了,让武家念个旧情收了三孩子,留在家里使唤,起码还能有个自由之身,等将来长大了,也还有一点翻身机会。
这都是几十年的人生经验。
老武最终买下了这二十亩地,连带着老人一家那破窑洞和那些剩下的破烂家什等,如今的地也并不是很值钱,朝廷均田制下,限制田地买卖,买地有政策风险。
不过老武明显对土地有些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