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不为臣(2 / 2)
又一名门客缓缓起身说道:“如今丞相之位空缺,等到太子即位,想必太傅必然身兼太傅一职,以及丞相之职,到那时相信太傅再调兵遣将,更为容易,何必在如今之时,陛下还没有……便迫切想要出兵东伐呢?”
听到此人这番言语一众,朝廷官员皆是千口不言,纷纷转头看向了罗坤,吏部尚书也是表现出了十足的好奇之心。
罗坤缓缓靠在座椅之上说道:“诸位应该知道一件事情,我朝之所以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统一大业,将中原版图扩张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主要靠的就是武将!而如今无将,唯独只服从于一人便是当今天子陛下!他们即便是身在边关拥兵数万也依然不造反,为的就是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但是他们这一生不造反,却不代表以后能够接替他们位置的那一群人,同样能够老实本分,所以老夫觉得……应该在陛下还健在之时,便开始准备出兵,陛下还在之时,我们就应该把兵权重新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只有兵权没有下滑,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稳定!”
兵部侍郎听到这话却是紧紧的皱了皱眉头,因为他隐隐约约的从这话听出了背后的意思,那就是他想要把权力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且不说如今,太子最信任的人是谁,也不说如今在朝野之上,谁基本上承担了那个日理万机之角色,就说狼子野心这一块,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恐怕就是如今的太子太傅,想要扬名立万留名青史!
做一个臣子,如果能够做到一生大公无私,自然能够名流清史,但是真正能够被史册永远记载且不断重提,并时时加以神化的只有一个位置才能够做到这一个!那就是加冕称帝!
他本来根本就不拥护眼前这位太子太傅,只不过迫于形势,也只能暂且于罗坤的门客之中,但他却从来不是和眼前这一群人一条心的,因为他知道只有报效朝廷报效大炎才能有出路。
罗坤依旧在讲着他所谓的精忠报国之说,而兵部侍郎此刻也已经不再去仔细听,此刻他已经细细开始琢磨起了罗坤所谓的布局。
如今天下的格局也的确如罗坤所言,炎朝表面上已经完成了统一,但实际上却是几个国家并存的状态。且不说语言文字上还没有完全统一,就连官吏在当地都不太有什么实权,还要去管理土著,并以土著再去管理当地的百姓,这样一来中原神州看似已经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大一统,但实际上仍处在一种统一的分裂之中。
而罗坤从目前的表态来看,邓祁此刻心中已然有一个大胆的猜测,罗坤之所以下令要找曾经做过传令士兵者,表面上是想要对他们进行恩赏,但事实上却绝非是如此。
什么样的传令兵是最有用的,那就是能够直接接受皇上的圣旨,以及边关所有战报的人,他能够第一时间来返于京城与边疆之间,而在这期间这一类士兵会起到重大的用途,就是能够得知皇上的圣旨是否内容充实地贯彻到边关之上。
如今太傅罗坤的意思表现得很明显,他想要将军队的权力收归国有,当然与其说是收归国有,倒不如说他想要亲自去把控,而想要把控的话,却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去找到朝廷边关有任何不法行为,然后将小事化大,大事化的更大,随后便可以完成奇效,冠冕堂皇的向天下高知说:因为边关某某上将不听圣旨,故而今日给予某某某处分。
这样一来很多边关上握有实权的将领就不得不将手中的权力交出,因为他们曾经确实有过,没有完全按照圣旨办事的行为,那么交出了权力之后,说是太子掌管,但实际会落到谁的手中,大家便可以说是不言而喻了。
邓祁想到这里倒吸了一口凉气,不由得看向正在侃侃而谈的罗坤心中,不由起了一丝恐惧和惊疑。
他隐隐约约的觉得罗坤的野心远远不止这么一点,甚至有可能最后他还想要将整个朝堂变为他的朝堂,将整个姜姓皇族,变成他罗姓皇族!
罗坤绝对不甘只作为一个臣子,哪怕这个臣子能够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也绝对不会满足,因为他这个人的野心实在是太大了,从他的一言一行乃至生活的日常小事中都足以看出这一点。
等到众人都从太子太傅府中离去之后,邓祁则是快步的离开,等他回到家之后缓缓坐定后便提笔写了一篇奏折,赫然是要送往边关的,宋宏能在这波谲云诡的朝野之中,轻轻松松地立足,也离不开他的耳目遍及于天下。
在邓祁的眼中权力不过只是暂时的,真正应该注意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整个天下。或许很多人会说当官之后不就是为了享乐吗?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大多人都是在寻求权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最后完全迷失。
但是邓祁却并不这样想,他知道在朝为官的很多人都打着自己是一名儒生的旗号,但是真正配做一个儒生的却是少之又少。
他在为官之前,曾一直在家乡讲道,而如今,虽在朝为官,也依然不忘自己的心中那份理想,正如他自己曾经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