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古镇:这里的“土豪”可是一点都不土(2 / 2)
我们在之前的游记中提到过,在江南发展史上,所有拥有过辉煌故事的古镇,如新市古镇、塘栖古镇,包括今日赫赫有名的乌镇在内,都与京杭大运河的繁荣有着剪不断的联系。
元朝南北运河贯通,靠着水路,江南各地人民的来往频繁起来,隔壁的苏州丝商就发现,南浔的丝绸原料质地极好,于是开始源源不断地从南浔往出进货。不久,隔壁的杭州人也了解到这一状况,开始加大湖丝原材料的收买。
到了明朝,南浔的“丝市”已逐渐形成规模,投资商们深知自己家乡的蚕丝细致、圆润、纯净、坚韧,实属“江南一宝”,于是,很多家族开始走企业化的路线,整合家乡的特产寻找更广的销路。南浔的巨富们,无一不是丝商起家。这个事情教给人们一个道理:其实老天爷给每个人都赏了饭吃,每个人身边都有三种以上的信手拈来的财富资源,只不过:
有的人卖着卖着湖丝就卖了一辈子湖丝;
有的人卖着卖着,就做起了房产、倒腾起了古玩、经营起了跨国公司、成了金融大鳄;
有的人,卖着卖着就不卖了,摇身一变超级政客,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抱负深远名存史册……
与唯利是图的土豪劣绅不同的是,南浔的有钱人们并没有忘本,他们懂得“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做了很多造福后代的事,哪儿有个天灾人祸的他们会站出来支援,国家有难他们也会慷慨捐款。
比如:南浔的顾家在做了大买办之后,家族生意所涉及的领域甚广、产业颇多,但他们世世代代都热衷于公益事业。顾家其后代还以祖上名义设立奖学金,专门资助贫寒的学生。
这反映出,南浔富商很重视培养人才,也重视后代的教育。所以:
纵观这个古镇的“起落史”,南浔巨富们的兜儿里是满的,但心术还是正的。
老天似乎也格外厚待这一处“风水宝地”,在数百年的时间中,南浔镇所出高官、富豪、文学家、艺术家众多,南浔人的群体实力一度强大到不可思议的地步,牵一发动全身。
古往今来,人们为了寻找顺风顺水的地盘而费尽心机,殊不知,品德才是最好的风水:南浔商人懂得合作的重要性,自发形成集团;南浔人个体之间丝丝缕缕地关联到金融、地产、盐业等领域;金字塔尖儿上的人从来看重门当户对,这使得南浔的豪门联姻呈“圈子”态势辐射,强强结合,富可敌国……到了19世纪中后期,富甲一方的南浔商人几乎“控制”了整个江南的文化氛围,并间接影响着清朝的经济。
历史终会走远,潮流造弄无非一场云烟,钱总有花完的时候,人也大多活不过百年。因近代历史的种种变迁和外来文化的侵蚀,湖丝贸易在上世纪中期到来之前便迅速萧条没落,再也不复当年盛景。一如昙花一现的南浔“四大家族”,除了一座座旧屋和一段段往事,终究也是众鸟高飞,孤云独去,绝塞无雁,不见夜灯。
入21世纪,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在湖州各方力量的努力下,湖丝以非遗的面貌“起死回生”。还是那句话,老天给每个人都赏了饭吃,“丝绸之府”根仍在,天干饿不死手艺人。其实江南的丝事从未远离:前次去乌镇,还见有不少游客在一僻静处的作坊里“高端定制”蚕丝被,显得那么小众,价格倒是相当亲民。还有南浔,如今人们可以一件纯棉成衣的价格购得此地所产的真丝制品在身,不得不说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