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漫游老城区(2 / 3)
这附近有一座光相桥,是根据原先的一座建筑光相寺而命名,王阳明先生便是从小便沉浸在佛教文化的氛围中长大的,这些氛围对他后来的“思想”成型、演变,都是有着基础作用的。
吕府
这是一栋明代建筑,以木为主,以砖为辅,砖木结构的房屋,是明朝时期礼部尚书吕夲的府邸,占地有48亩那么多,据说那时有13个厅堂都是他的门生,现在只开放了吕府当年最大的一个厅堂叫做永恩堂,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厅堂。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阳明故居
王阳明1472年出生在浙江余姚,余姚这个地方在那个时候是绍兴的“乡下”,在他1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考中了状元,于是决定搬到“大城市”里去“发展”,于是就到了绍兴。
王阳明原名王云,自小便心思不同于一般常人。小的时候老师问王阳明,读书要做什么,他说:当然是要和自己的父亲一样读书。
王阳明在21岁的时候考中了举人,但他并不认为科举是一件很要紧的事,云游四方、读万卷书、做圣贤人、效忠国家,才是一生所求之志。
“读书就要为圣贤”这一条主线伴随他的一生。
25岁那年,王阳明再考,并没有中状元,他的父亲劝他说:别泄气,这次不中,继续努力,下次就中了。而王阳明说:人们以考不中状元为耻辱,而我却以“因为考不中状元而懊恼”这件事为耻辱。
3岁那年,王阳明在会稽山的洞里修道,字号“阳明”后人们尊称他为:阳明先生。
35岁那年,他又回到“阳明洞”,并在这里收下了它的第一批学生。
王阳明是非常“全能”的一个人才。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哲学家,他创立的“心学”,在东南亚地区,受到非常狂热的追捧;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一生讲学的内容被他的门生记录下来,总结为上中下三卷《传习录》。
学生问他:老师,这花朵乃是自开自落,跟我们的“心”有什么关系呢?
王阳明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的颜色一时明亮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的“心学”大抵如此。你所看到的,你所想到的,这些东西全部来自于你的内心。
明代文学家张岱评他说: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当代作家余秋雨说:中国历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两方面都臻于极致的却寥若星辰……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阳明的出现,才能让奇迹真正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