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游记:坑潘村(1 / 2)
开篇提示:本文较早期写作,文笔不精。请忽略华彩,关注攻略即可。
坑潘村
来之前查了一下村子的资料,是这么写的——“全村人口62人,外来人口21人,人均收入3元。”
人均收入3万元的村子,到底什么样子呢?带着好奇的心一日游后,我不得不承认,即便对我这个走南闯北多年的人来说,这也的确算得上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坑潘,这个很不太容易被记住的名字的来因,和它久远的历史有关。
8多年前的某一天,暮色在坞根镇的上空微笼,夕阳的余晖倾洒在北面的大莱山侧,草木随微风摆着,轻描金边,一切一如往昔。
就在这时,从那落日的最后一抹光束里,远远地走来一人。他见路边有一棵樟树凉荫正盛,就坐于树下,准备歇歇脚。他擦擦额上细密的汗水,回望着那条已经走了一天一夜的披荆斩棘的山路,觉得此处极好,距离自己的老家温州永嘉县不远,又不失山水环绕,他突然决定,不走了。
此人姓潘,名从制,从此潘氏一族世居于此,生息繁衍至今。就在那一年,这里便有了一个名字:坑潘。潘氏家族安居之后,那棵樟树的位置,就成了坑潘的村口。后来樟树越长越大,村子里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棵樟树就成了坑潘村的标志。有客从远方来的时候,老潘会提前寄信过去:我家很好找,只要见到一棵很粗很粗很粗的樟树,就到啦!
从南宋到今朝,时光流转,物是人非,坑潘很粗很粗很粗的樟树已近千岁,而坑潘村,也顺应时代的小高潮,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网红村。
图1,8多岁的樟树,胸径5米多,8个女生合绕尚可以围成圈圈。这村子在数年前发过一次大火,樟树也被烧空了心,可它依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比以前更有精神了。大概这树和人一样,“心大”的人总是活得格外久些。
所以呢,遇事不妨放“宽”心,坦然接受发生在生命里的一切,磨难一旦过去,便会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