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虞允文使金(一)(2 / 3)
稍顿辛弃疾又说道:“金人昔日扬言‘满万而不可敌’也是过往,今时猛安谋克多已汉化,成为各方地主,坐享收租,多已不愿再过军旅生涯。何况金人擅长阵地之战,攻城掠地却不是强项。再者来说金兵之中,大多为契丹与汉族签军,并非为其死战,其实不足为惧也。”
虞允文听罢颔首道:“听辛少侠分析,虞某茅塞顿开,信心倍增,他日完颜亮南侵之时只要我大宋君臣同心,定可叫金人有去无回。”
辛弃疾说道:“大宋据长江天险,汉人又都曾受金人百般欺压,一旦宋金开战,百姓必将全力以赴支援前线,而金人后方供给路途遥远,短期尚可支撑,时间一长必将匮乏,故长远而计,我大宋定无不胜之理。若朝庭官员都能象虞大人一样锐意抗金,君臣同心同德,军民同仇敌忾,欲胜金人于河北也不无可能。”
虞允文听罢辛弃疾对形势分析,不禁赞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少侠所言句句珠玑,势态分析入木三分,虞某受益匪浅。我大宋英才辈出,若辛少侠能为朝庭所用,何愁金人不破,河山不复,他日若有机会,虞某定当力荐少侠于圣上,使得少侠可一展身手,实现抱负。”
辛弃疾说道:“坦夫先谢过虞公,今日虞公出使金国,坦夫愿随虞公同往,鞍前马后,保护虞公周全。”虞允文听完大喜道:“少侠同往,正是虞某心中所盼,今日我要与少侠促膝长谈,同住一晚,明早我们便启程赶赴燕京。”
次日辛弃带时遁与解忠二人扮作使团人员随虞允文一同启程赶赴燕京。一路途经德州与马骝山,辛弃疾顺便探望了义兄耿京与马蹓山寨主周进,并介绍二人认识虞允文。虞允文一路之上见到各处山头水寨皆有汉人聚义,心想这帮绿林中人将来也是抗金力量,对于辛弃疾所论之抗金必胜之说,心中更是信心倍增。他又见辛弃疾年纪轻轻而这帮山头寨主对其恭敬有加,心中也暗自佩服辛弃疾英雄出少年。
一路之上,辛弃疾与虞允文侃侃侃而谈,所到之地辛弃疾为虞允文不是讲述当地风土人情,便是讨论当地形势如何排兵布阵等等。虞允文对这少年更是刮目相看,辛弃疾也在交谈之中更加了解虞允文为人以及南宋朝庭情况。二人虽是年龄悬殊,又是一官一民,一文一武,但因二人都心怀国家民族,志在抗金复国,一路之上谈的极是投机。
虞允文又令贺大金正旦副使孟思恭沿途教授辛弃疾与石柱时遁使金礼节。使团出使事关国体,在出发之前,所有人员都要进行专业礼节培训。贺正旦使团队都是由文思敏捷之官员组成,在与对方交往中,难免进行一些文字游戏,所以大部分都文思敏锐,出口成章。双方交往过程中要做到言行得体,不亢不卑,以免有失国体。宋金之间多年交往,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专门礼仪制度。
此次出使金国,中书舍人虞允文为贺大金正旦使,知合门事孟思恭副之。宋朝时贺正旦使为宋辽之间与宋金之间向对方皇太后、皇帝或者皇后在春节来临之际祝贺正旦的特遣使,简称正旦使或贺正使。
宋金起初合力灭辽,但随着金朝日渐强盛,在对辽的战争接连取得胜利,而宋却节节败退,北宋王朝外强中干问题暴露出来,使得金朝内部主张攻宋的呼声迭起。最终金太宗伐宋,宋金关系正式破裂。然而以金朝当时的实力并无法灭掉南宋,于是调整了前朝对宋的政策,谋求议和。为了谋求两国之间长期稳定发展,宋金统治者设立了交聘制度。“交聘“为两国之间相互遣使,友好往来,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在宋金的交聘制度中一共有十二种使节,各司其职。
贺生辰使:宋金两国交聘时,若是到了皇帝的生辰,对方便会差信使前去祝贺,也叫“生辰使“。不同于宋辽两国会祝贺皇太后,宋金两国只会对皇帝行聘礼。
贺正旦使:顾名思义,就是到了春节时,双方会派遣使节互相道贺,也叫“正旦使“,是和平的象征。
告哀使:若是皇帝或皇太后离世,对方会派遣使节对其行告哀礼,以示哀悼,也叫“告哀使“。
吊祭使:皇帝或皇太后离世后,会进行吊祭。双方会派吊祭使进行慰问和哀悼。
遗留使:宋金皇帝去世举行葬礼之后,为了纪念,会将其生前用过的物件赠与对方,所以就有了“遗留使“这一使节。
报谢使:宋金两国为答谢对方,会向对方派出的使节,称为“报谢使“。
报登位使:如果两国皇帝登基,会派相应的使节告知对方,也叫“报登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