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牛屯三战三捷报 宿敌城下初相逢(1 / 2)
在天灾与林天对峙之际,大理军队进逼武关,大将祝杰、祝莲、洞仙三郎、洞仙三朗率三支先锋军一路南下,无宋军抵挡,不过旬日便至武关关下安下营盘。武关太守邓士节久镇武关,看蛮军立营不稳,率关中精骑杀出关去,直取祝杰所部,节大骂道:“汝等南蛮,如何屡屡犯我境界,是欺我大宋朝廷无人乎?”祝杰答话道:“宋朝昏聩,我大理兴兵讨伐,汝区区一关太守,何不早早开关献降,不然休怪本先锋刀下无情。”
邓士节闻言大怒,挺刀战祝杰,杰领军士击鼓助威,舞刀接战,但看那祝杰身高有九尺,虎背熊腰,使的一杆七十斤重的大刀;节战不三合,力不能及,被祝杰一刀削去盔上红缨,落慌而逃,闭关不出。祝杰得胜,哈哈大笑宋将皆是饭桶,令本部人马攻关,看关上矢下如雨,只得暂退回营,再做计较。
祝杰三将轮流攻关不下,司马彦领中军合营,召祝杰三将重赏曰:“祝将军首战便胜,扬我军威,赏将军三人酒各十斤,肉各五斤,祝将军三人再立大功。”祝杰三将领赏而退。彦寻思:“武关不下,怎得惊动朝廷,解南昌血战。”乃与孟焦言:“邓士节首战便败必然不会轻出,有劳孟族长与吾弟一同领军扣关,务必想办法攻破关口。”焦领喏言:“司马将军尽管放心,有本长在,何怕此关不破。”
司马寸与孟焦看过武关关势,好如南北朝诗人所写:武关设地险,游客好邅回。将军天上落,童子弃繻来。挥汗成云雨,车马扬尘埃。鸡鸣不可信,未晓莫先开。二人回营相顾蹉跎感慨武关难破。
二人围关数日,无计可破,司马寸想出一计言:“宋人对我蛮人,多以粗鄙论之;必不防我摸山过岭,孟族长勿辞辛劳,率军翻山越岭,摸到关上,此关则易破也。”焦答喏道:“司马将军深知宋人秉性也。”孟焦乃点部将洞仙三郎与善于爬山翻岭的一千精卒,趁夜色悄悄摸上山去。
果如司马寸所料,虽有部将劝邓士节设伏武关岭路,以防蛮军摸山过岭;节不以为意曰:“蛮人粗鄙之人也;怎知用计,将军大可不必担心。”司马寸一面令洞仙三朗加紧扣关,以痹宋军,孟焦得以上岭,未遇一个宋军伏兵。
次日子夜,司马寸在营看到岭上孟焦举火,传令祝杰、祝莲、洞仙三朗三将,兵举火,齐声纳喊强攻武关关门;邓士节指挥人马抵御,突见武关上空,漫天火矢,怎节反映过来,关中尽被火矢点着,满关军士一面救火,一面抵抗。蛮将祝杰看军士攻关不上,趁宋军大乱,当先攀入关上,砍倒宋旗,宋军乃尽溃败。
天渐明,邓士节死战一日,气力不支,屡有部将劝其先撤,节大喝曰:“我等久食宋禄,焉能弃关保命,本将势要与蛮夷一战到底。”部卒见邓士节死不逃命,又翻身上马,捡了口朴刀,朝司马寸大营杀去;蛮军见节死战不走,冲出关口,报与孟焦,焦率军围杀,可怜忠义邓将军,一心报国,连砍翻数名蛮将后,终是力亏,被连人带马朔翻,刺成肉泥,蛮军无不骇然敬服。
司马彦闻报,心中触动,传令厚葬邓士节于武关东门,与司马寸厚祭之;孟焦夺得武关,同祭邓士节,谓司马彦赞叹曰:“宋朝庙堂若有邓士节将军这般忠臣,天下又怎得贼寇四起,北方何至于丧师辱国。”彦亦赞叹道:“邓将军真忠臣也。”祭拜回营后,留三千军士驻守武关,分拨祝莲等将军马各五千驻守关东三座大岭,以防宋军截后;大军休养三日,陆续朝南进发,一路势如破竹,直逼勛西。
且说团练使牛屯奉旨赶赴西北统兵抗蛮,在商南聚得各州县步军三万,驰救武关,行到一道岭下,探马回报言武关守将邓士节死战蛮军,不肯撤退,于数日前战死关内,武关早失,蛮将祝莲为先锋在二道岭下布下关卡,大部蛮军以朝南去取勛西。屯闻言不襟感慨道:“蛮军如此骁勇有谋,必是想借道直下襄阳。”乃计议先破二道岭蛮军,劫断武关。
牛屯加紧行军,亲自在前路开道,直逼二道岭下,蛮将祝莲开关迎战,谓牛屯大喝道:“本长奉令专在此拦截尔等汉人,可敢与本长一战。”牛屯虽是水军战将出身,也通习陆战,手上一口大刀也非比寻常;看祝莲挑衅,斥道:“本将本欲饶尔等蛮夷一命,尔不知死,且来试本将大刀。”祝莲战不上十余合,拨马便走,诱牛屯来追;屯早年水上交战,箭法自是不差,也不追赶,弃刀取弓,朝祝莲背后一箭,射的祝莲一个透心凉,宋军见牛屯如此厉害,齐声威武,蛮军失了主将,便成一团乱麻,一冲即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