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当如初见 (中)(1 / 2)
自古皇权更换,都少不了股肱之臣的助力。
即便,朱高炽是嫡长子,也免不了被颠覆。
“皇权之争,并不是比谁的军队强悍,谁的手段狠辣,而是,更讲究一个契机。”冷溶月的声音很沉,眸光也已凝固在了一处,她的眉宇间没有起伏,嘴角亦没有微妙的变化,但,殇沫却已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沉重。
是啊,皇权之争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大事,又怎能不沉重呢?
“在我看来,太子哥哥已然具备两个契机,现下整个大明朝的最强之军就在我们手中,无论谁想揭竿起义、出兵反叛,我们皆能将其歼灭,此为其一。其二,太子哥哥身为嫡长子,虽少与朝臣往来,也无固定势力,但,“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的观念可谓是根深蒂固,特别是在一些老臣心中,这也是不能被打破的传统观念。”她顿了顿,放慢了语速,“如若这个观念被打破,就算一时取得至高权力,也无法坐稳,所以,就目前而言,汉王朱高煦根本就没有任何优势。”
“朱高煦…朱高煦…”殇沫突然眸光发亮,“朱高煦一直自比唐太宗李世民,也正因有唐太宗的先例,所以,他的贼心才始终不死。他每每策划阴谋,始终在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誓要将皇位夺下来。在他看来,根本就没有什么“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的理念,他只要能效仿唐太宗便已足够。”
冷溶月,淡笑道:“一个将自己比作唐太宗的人,却丝毫不了解唐太宗的为人,夫君就不觉得他朱高煦很可笑吗?”
殇沫在听着。
“你们知道为何贞观年间会有那么多‘并肩王’吗?这全因李世民在未继位前便礼贤下士,与各路英雄好汉以兄弟相称。李世民当然很清楚,他自己不可能攻城夺寨,冲杀在前,他需要为自己拼命的大将,也需要能为自己谋划全局的能人异士,而,这世间也没有任何关系是比兄弟还要亲的了。”冷溶月,说,“无论是秦叔宝,还是程咬金,亦是尉迟恭,他们都是被百姓歌颂的武将奇才,更在后来被百姓视为门神,可谓是深得民心。倘若,他们每一人都代表着一股势力,身后也都有一群“信徒”的话,那么,他们拥护谁,就等于其势力也同样拥护某个人,这也便是李世民不倒的原因。”
殇沫,道:“可惜,汉王朱高煦的身边并没有秦叔宝和尉迟恭。”
梅心影,笑了笑,“他身边不但没有武将奇才,他的眼中还容不下任何人呢。”
冷溶月,说:“如果你们了解过汉王的过去,就会明白,他的性格早就注定他坐不上九五之位。他虽骁勇善战,骑射与臂力也无人能及,又随朱棣一同发动“靖难之役”,并多次营救朱棣于危难之中,但,他本身就是战神,一个本就是战神的人,岂会再将其他人放在眼里?”
她接着说:“还有,已有很多人说过他品行不端了。最早时,作为他舅舅的徐辉祖就已看出他游手好闲,品行极差。他杀官员,霸民女,更在朱棣继位后恃功骄纵,多行不法之事。他的确在军事上有很大的才能,可说到被人信服...他大概也永远比不过太子朱高炽。”
殇沫,道:“太子一直都是那个宽仁的太子,而,汉王却始终是那个让人惧怕的汉王。”
冷溶月缓缓皱眉,若有所思道:“所以,我并不担心太子哥哥会受到什么阻碍,而无法继位。只不过,一旦北伐大军和朱棣的尸身到了顺天府,又要以什么由头来宣告朱棣已死的事实呢?”
殇沫,沉声道:“这的确是最大的问题。倘若说朱棣是在北伐途中突然暴死,那对于朝臣来说,自是不能接受的。汉王那里也会生出很多“阴谋论”,从而想尽一切办法,讨伐太子,为朱棣正名。依我之见,朱棣的死讯,还是等到太子继位后,再向外公布为好。”
冷溶月微微摇了摇头,“可,不向外公布朱棣的死讯,太子哥哥又如何继位?这本就是无法避免的矛盾点。”
她突得身子一震,眸光也变得慌乱无措起来,又失声道:“对,杨荣…杨荣何在?”
太子海寿分看了一下众人,迟疑道:“杨荣杨大人,也在此次北伐的队伍中,他与文渊阁学士金幼孜等一些文臣,在同一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