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理论上的亿万富翁(1 / 4)
严明很守约,约定好的第三天,直接带着二十来人来到了江大的软件实验室。
实验室这边也早已经做好了准备,所有人都通知到位,坚守在岗位上,随时准备给来查看代码的这些华为技术人员做讲解,宁为这天也早早的把刘聪又叫了过来。
第一次是混个脸熟,第二次如果双方都有意深谈,宁为便准备把刘聪正式推荐给严明。
……
交流没有采用集中在做一次报告这种形式。因为也没有必要在仔细讲解这款eda软件的各项功能以及宁为所希望这款软件能实现的目标。
三天时间足够华为内部把他做的那份极为详细的ppt研究得极为透彻,然后再开上好几次会来觉得是否合作,以及确定合作原则。
所以宁为表现得极为坦荡,让许教授为华为来人大概展示了这款半成品的eda软件后,直接把源代码拿了出来,供来访的华为工程师检阅。
一个实验室成员负责两个华为工程师,就坐在一边,随时准备解答疑问。
五个月的时间,项目组十多个人,近百万行代码跟相数万个相匹配的文档,随便调阅。
这种情况下,实验室内本该很嘈杂,毕竟两边实验室一共挤了近四十人,每组随便一问一答,就能让实验室满是“嗡嗡”声。
但实际情况是,实验室里绝大部分时间都很安静,甚至能清晰的听到鼠标点击的声音。
偶尔,会有一、两个问题,但更多的时候,没人吭声。
如果要把程序员最不喜欢的事情排个序,查阅同行的代码绝对榜上有名。
啥好看的,看又看不懂,乱七八糟,看了就烦!
但这次显然是比较另类的感受,函数名类名一眼扫过去,大概就能知道这段程序要实现的功能;注释更是准确、易懂、简洁,一目了然,尤其是功能性的代码模块
很多其实已经能通过标准函数命名看懂的功能,依然有精简而又详尽的注释,然而这还没完,每个大功能还有详细的文档做补充,使用的函数,超链接显示,每一个类有哪些输入参数,这些输入参数有什么用,继承关系、包含关系,全部都详尽记录。
看到的这些给许多华为工程师一种错觉,这哪里是一个软件实验室?这帮教授们哪里是单纯的在做一个软件项目?这怕不是在为了培养学生做的课件吧?真的,就这样的代码,直接编写进教材一点都不违和。
休息时,一帮人开始吐槽。
“江大的代码质量都这么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