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游方所见(1 / 1)
下了钟南山,法海并未向北进入长安,彼时,因靖康而大宋朝廷一路向南而去,因此上长安已经不是大宋领土,归属于金国。
原本法海想着下了山,找个无人看见的所在,便驾阵清风,管他是否地方上方便,我自乘风而去,金人就算看见,能奈我何。
但想起师父教导,此番下山,只为了游历世间,经历人生百态,遂息了投机取巧的念响,便老实做个游方僧人打扮,背上经箧,穿一顶打满补丁的僧袍,脚上着一双破烂草鞋,手上拄一根藤条手杖,嘴里倒念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便一路风尘仆仆望南而去。
走了一阵,就着山泉水,啃完一张面饼,法海心中也便有了主意,一路穿过秦岭各峪口,先是向西,翻过秦岭后,进入汉中,继而再进入四川,最后顺着长江而下,径直到达建康,先是看看天子脚下是何种模样,再去领略南方风土人情。
此时已是入秋时节,因秦岭靠近大宋与金国边界,有那些金国士兵常常闯过边界,掳掠汉人百姓,谓之打草谷,男子便给人家为奴,女子便被士兵瓜分。因此上人烟稀少,常常赶了数十里路,也未见到一个人家。
深山之中,草木茂盛,道路难寻,虽是白天,林中也总传来野兽嘶吼,听在耳中,法海反而毫不在意。
汉中乃是名城,更是古时进入川蜀的重要通道,昔日诸葛孔明便自此六出祁山,此时也是一个不小的所在,天南海北的客商云集此处,将南北物资在此中转,因此上甚是繁荣,人口也甚为稠密。
在此法海盘桓几日后,便经栈道穿过秦岭,进剑阁,便进了川蜀。
自小便在钟南山中长大,因而对南北方差异倒觉不甚明显,但自从剑阁入川,马上感觉便不一样。
不同于关中,那里是秦汉故地,因此民风豪爽,人情往来也颇显粗犷,入了蜀地,便觉一股慵懒之气。
川蜀气候温和,山川居多,因而没有关中人物那般大气使然,但民风却甚为泼辣。
刚刚便见一女子提着自家男人耳朵,将之从家中拎出,呼的一声便丢至街边,一边还嘴里叫嚷:你个龟儿子,哪有过(个男子汉让婆娘养活的,还不滚去赚些银子给老娘过活?!
而街边行人,却显而司空见惯,只对那男子指点轻笑两声便自顾自走开,而那男子却也并不在意,揉揉耳朵,嘴里嬉笑,仍走回家中,不多时便传来两人嬉笑之声。
见了这情景,法海却是惊的快掉了下巴,默默光头,也便弃了在这家化缘的念头,心中想着去别家看看,此间女子委实彪悍。
在码头寻了船家,打听了如何前去建康,却知道这里颇多船只,只因川蜀之地乃大宋钱粮重地,平日里往来货运,一船可运得几百石,行走的也甚是快捷,因此均走的长江水道。
待寻了一圈,却有不少船老大看见法海游方僧人打扮,均愿意载他,只因的在水里讨生活之人,大都敬畏鬼神,行船之时,若有个和尚道士在船上,便觉得心安不少。
于是法海便随意捡了艘船,谢过船老大后,上船寻了一个角落安顿下来。
自不必说这北方人不习惯坐船,更不必说那三峡水急滩险,光那河道正中间那块“我来也”,便惊的法海差一点便欲捏诀唤来清风逃窜。
只见那坐船直如箭一般被水流裹挟着直直便向“我来也”冲去,那时,光是那颗心儿似已经到了喉咙,却见那船老大,稳稳站于船头,待到了近前,却伸出长杆,只在那块巨石上轻轻一点,船头便轻轻与那巨石擦肩而过,顺着江流奔涌而下,端的是十分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