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林翰和乔丹的时代!(2 / 7)
不仅仅拉里伯德和科林很清楚现在湖人队的状况,即便是场边两只球队的主教练也是一样,所以魔术师约翰逊这个时候眉头一直皱着,而另外一边的韦斯特法尔也是差不多的。
对韦斯特法尔来说。他当然不喜欢球队和湖人陷入鏖战。总体来说他不是一个猥琐的教练,他不是很希望接受自己的球队被湖人以这样的猥琐的方法去对付,不过很陷入,如果湖人使用更佳主动和有侵略性的方式,那么这场比赛林翰出现在内线,面对三个球员的防守进攻效率不高,那么这场比赛林翰和湖人就彻底跪了,甚至会是一场惨败。作为今天过生日的林翰来说,这可是相当难以接受的。
保守,有很小的机会去获胜,即便输球也不会太惨,激进一点,胜利的机会也许大一点,但是输球的机会也不小,而且出现惨案的可能性会大很多。
而这需要林翰在球队的判断,魔术师并没有给他布置什么战术。
不过,当湖人的进攻开始之后,林翰没有躲避的对抗,将手上的篮球交到了范艾克赛尔的手上之后,就直接坐到篮下去了!
而当林翰往篮下跑的时候,这个时候美西球馆所有人都再一次愣了愣,林翰这是真的准备像奥拉朱旺等人一样,准备面对多人,一个人支撑起球队内线进攻的意思啊!
而且这个湖人的当家球员看起来一点犹豫都没有,摆明了巴克利和格林以及曼宁等人就是在篮下等着他,这个家伙居然还那么坚决的往里面去!
“林翰不会真的傻了吧?就他那身高,就算他篮下脚步再出色又如何?他难道还真的想要学习奥拉朱旺不成?!”
“太狂了,林翰实在是太狂了,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虽然林翰很厉害,但是想要在内线和奥拉朱旺这些人比,他根本就不配!”
“没错,这个家伙实在是太嚣张了,查尔斯,埃斯,丹尼,干掉那个家伙!”
当全场所有的太阳球迷在被林翰的做法弄的有些稍微一愣,然后清醒过来之后,几乎全部都被刺激到了!
要知道,上赛季他们为什么会在2比领先的情况下被火箭队给连胜三场横扫出去?那不是因为德雷克斯勒表现多么出色,也不是火箭队的角色球员表现的有多么疯狂,就是因为看起来内线处在弱势的火箭队,当他们的当家球员奥拉朱旺来到内线的时候,当这个家伙疯狂起来的时候,太阳队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或者是三个人完全拿他没有办法,ac格林和巴克利虽然都是全明星内线,而且一个主防守一个主进攻,看起来很不错,最起码比起缺少了索普的火箭要好很多,但是当两只球队真的拼命的时候,太阳球迷才发现自己有多么的天真。
可以说,林翰这种无视太阳内线的行为,几乎是直接激怒了这群太阳的球迷,好嘛,当初被奥拉朱进欺负了也就算了,现在还来一个外线球员也学习奥拉朱旺,真的当他们不存在啊?!
别说是现场的太阳球迷这个时候有些忍不了,即便是太阳教父杰里科朗格洛这个时候脸色也有些不好看,作为在太阳队干了快三十年球队总经理的人,太阳队之所以能够从很早以前就一直坚持着跑轰的打法,就是因为他的原因,即便上赛季被火箭队的传统篮球虐的那么惨,科朗格洛都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在他看来,小球就是联盟的未来,这位和大卫斯特恩关系非常好的太阳教父很清楚的知道大卫斯特恩的理念是什么,只是即便是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小球战术,如果一直都没有办法用小球战术来获得成功,那么即便是再坚强的科朗格洛也是会有些茫然的。
毫无疑问。最近两个赛季虽然太阳依旧在玩小球,但是巴克利的到来就是他迷茫的一种体现,他想要将小球和传统的in-out做一做融合,其实在效果上是不错的,仅仅只是一个赛季,太阳就杀进了总决赛,只是。在上赛季面对火箭队的时候,那个惊艳的太阳不见了,几乎是被疯狂的奥拉朱旺压制的死死的。
本来吸取两家之长的小球战术和in-out战术的结合混成的太阳式的跑轰在火箭面前最后居然变得不堪一击。本来应该是完美的融合型战术却变得左右都不是,in-out不像in-out,跑轰也不完全像是跑轰,前后都有些不着调。所以。上赛季太阳的失败,不仅仅是让巴克利产生了离开的念头,同样也让科朗格洛再一次怀疑了自己将传统的in-out和跑轰结合起来的做法是不是正确的,毕竟这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理念,虽然因为巴克利的原因,太阳队勉强的做到了融合,但是同样因为巴克利的原因,太阳队的融合并不彻底。事实上是巴克利虽然同样玩得转跑轰和in-out,但是这个家伙这两种风格都无法做到极限。也就是说,以巴克利为核心融合起来的这种新型的战术是无法达到最高点的!
所以,科朗格洛最近是一直在纠结和犹豫之中,以巴克利为核心打这个战术确实能够让太阳击败联盟9%的球队,但是因为上限已经固定了,基本上不可能击败联盟那少数的两三只球队,在这种情况下,太阳队几乎已经断绝了冠军的可能,最起码只要有乔丹和奥拉朱旺,太阳就别想夺冠。
这是一个新型的战术,也是一个伟大的设想,作为一个非常出色的篮球工作者,科朗格洛不认为自己的设想是错误的,也不认为自己将巴克利弄来是错误的,错的不是他,也不是太阳,错的是整个nba,整个世界,在世界上,在nba,没有任何一个完美的符合他战术设想的球员,就像当年同样作为战略大师的帕特莱利提出了五个小前锋的理念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