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夜袭吴营(1 / 3)
安陆县位在石阳东北,也是江夏郡属县之一,此刻县寺大堂一位三十五六岁的中年文士正坐在客位上闭目养神,主位上坐着的自然是安陆县令,同样也是沉默不语,只是不时看向门外,似乎在等着什么。
“赵明廷不必着急,我等只须安坐于此,相信周县尉很快就能回来。”那中年文士缓缓说道。
赵县令微微点了点头,仍是不安道:“只是荀御史,石阳危在旦夕,由不得某不急啊!”
“放心,以文府君之能石阳短时间之内定然不会被吴贼攻破,我们还有一些时间。”
赵县令道:“话虽如此,但若石阳有失,我安陆亦不能保全啊!”
说完,瞥了那荀御史一眼,暗道你不是江夏官员没有守土之责当然说得轻巧,若是江夏不保,吃瓜落的还不是某家。
荀御史自然是听出了赵县令的弦外之意,安抚道:“明廷宽心,只要周县尉召齐人马,禹自有破敌之策,到那时明廷襄助之功自会上达天听,日后仕途将会一马平川了。”
这番话说得赵县令心花怒放,他之所以担着风险答应荀禹的请求正是为了立下泼天大功,只是吴贼来势汹汹,荀禹的计策能否奏效还在两说之间,若事败则后患无穷也。
因此赵县令虽比荀御史还大上几岁,却反不如人家沉得住气,不过他转念想到荀禹的身份心下又安定了几分。
这位荀禹官居治书侍御史,不仅是奉皇命而来,而且还出身于颍川荀氏,端的是大姓子弟、世家中人。
虽说昔日荀氏领头羊荀彧因和太祖武皇帝发生冲突而死,但另一位荀氏大佬荀攸依然深得皇室器重,再加上荀氏门生故吏遍布朝堂,因此荀家的势力仍是不可小觑,这也是赵县令愿意听命并信任荀禹的重要原因。
正当赵县令在思量日后得失之时,门外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和金属碰撞声,一名甲胄齐全的中年人领着几名甲士走进了堂内。
“明廷、御史,某已召来安陆县兵三百余人,现集结于县寺外,就等明廷和荀御史的发号施令。”
“就只来了三百人?吾怎么记得我安陆县兵有五百多人?”赵县令语气不满地说道。
周县尉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