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战南诏(1 / 1)
关于战争方面,除了《战城南》提及的北方战事,还有唐朝对南诏的战争。据《旧唐书》的《南诏传》和《杨国忠传》载,天宝七载(748年,南诏阁罗凤袭任云南王。起初,南诏助唐抗吐蕃,不久,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张虔陀为云南太守。鲜于仲通褊急寡谋,张虔陀狡诈,待阁罗凤不以礼。阁罗凤与其妻子谒见张虔陀,阁罗凤妻子为张虔陀所私通。阁罗凤怒,凡有所征求,阁罗凤多不应,张虔陀遣人辱骂之,并向朝廷密奏其罪恶。阁罗凤对张虔陀十分气愤、怨恨。天宝九载(75年,南诏发兵反攻,围攻张虔陀,并将其杀死。天宝十载(751年,鲜于仲通率兵出戎、巂州攻南诏。阁罗凤遣使谢罪,与云南录事参军姜如芝俱来,请还其所掳掠,说:“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当归命吐蕃,云南之地,非唐所有也。”鲜于仲通不许,囚其使,进兵逼大和城,为南诏所败。从此后阁罗凤北臣吐蕃。玄宗大怒,杨国忠荐鲜于仲通为益州长史,令率精兵八万讨南诏,与阁罗凤战于泸南,结果唐军全军陷没。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同一年,杨国忠权知蜀郡都督府长史,充剑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仍荐仲通代己为京兆尹。国忠又使司马李宓率师七万再讨南蛮。李宓渡泸水,为蛮所诱,至太和城,不战而败,李宓死于阵。国忠又隐其败,以捷书上闻。自仲通、李宓再举讨蛮之军,其征发皆中国利兵,然于土风不便,沮洳之所陷,瘴疫之所伤,馈饷之所乏,死亡者十之八九。凡举二十万众,弃之死地,只轮不还,人衔冤毒,无敢言者。云南王阁罗凤本来是效忠唐王朝的,却被云南太守张虔陀欺压和益州长史鲜于仲通所逼反,而杨国忠屡败屡伐,是属于不义者。当时多有诗人歌颂这次讨伐南诏的战争,如王维、高适、岑参等皆有诗歌颂之。唯有李白对此次战争给予谴责,《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四云: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太白此诗约作于天宝十载(751年在金陵时。天宝九载(75年南诏王阁罗凤反叛唐王朝,降于吐蕃。鲜于仲通被打得大败,杨国忠于天宝十载在全国到处征兵,重征云南。此云“楚征兵”者,是说在南方吴楚一带,也在征兵。“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因五月时南方瘴气正浓,泸水难渡。而此时若赴云南,恐难于取胜。所以当时被征者不愿前往,知道去征云南者必死。李白对于这些战士抱着深深的同情之心,他认为要让南诏回归大唐,只需用怀远人的政策,不必打仗。后来的事实证明,阁罗凤其实是想归顺唐朝的,可是杨国忠和鲜于仲通就是不同意。最后,阁罗凤被逼无奈,只好投吐蕃,与唐朝军队死战到底,鲜于仲通率兵讨伐,结果大败。李白想用和平的手段来解决南诏问题的想法,最终未能实现,这都是杨国忠等自大好战、穷兵黩武的结果,李白对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