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再现斧声(1 / 3)
也不尽然!
就在赵光义的病榻前,一场阴谋就当着他的面在策划着,阴谋的策划者,一个是他的李皇后,另一个是刚刚进京的王继恩。
这场阴谋来得突然,连发起人都觉得措手不及,仓促之间,令所有人都来不及细想,都是被动应对。就在王继恩进京的当晚,就有客人造访,这位不速之客是朝廷大员胡旦。
胡旦这个人多才少德,同僚们都不愿多和他往来,他目前的职务是知制诰,是围在皇上身边的人,但他总想升到宰执位上,奈何朝廷在讨论宰执人选时,没有一个人推荐他。胡旦本来就对皇上不满,索性将一肚子怨气都归结到皇上不会用人。
寒喧完了,胡旦说,王节帅这次回京一定是为了皇上病体担忧,我是天天进宫,看着皇上一天不如一天了。我有时候想,你说黄泉路上,他会不会和太祖碰上面,真要是见了面,老哥俩会说些什么?胡旦见王继恩愣愣地听着,又说,说到黄泉路上,我就想到了那个“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故事。说到这儿,胡旦起身告辞,连说没别的意思,只是来探望探望。
王继恩这些年倒也读了不少书,胡旦说的这个故事出自《左传》一书,他听师爷讲过。今晚从胡旦嘴里听到,自然而然的就联想到了李皇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胡旦的提醒下冒了出来,激动得令他彻夜难眠。
王继恩早就谋划着要为太祖做点事,胡旦的意外来访,提醒他机会来了,也找到了盟友。他也晓得李皇后的心思,他要撺掇、配合李皇后实现共同的愿望。王继恩打算扶持一个听话的皇上,然后再去寻找太祖的后人。
胡旦见到王继恩动了心,他又找到太子赞善柳宜,委婉地说了自己想法,他说:“如今应该按照国初所定兄终弟及之国策,将皇位传回太祖一脉,过去都认为太祖无后也就罢了,最近听闻太祖尚有后人成年,我们做臣子的能够袖手旁观吗?”
柳宜直接拒绝了,指斥胡旦说:“没有真凭实据,不要翻老账,天命已定,如今的太子仁德聪慧,必会成为有道之君,他会给天下一个交代的。卑职不闻不问,相公也要好自为之,你我之间没有过这次谈话。”两人闹了个话不投机,不欢而散。
病榻上的赵光义惊恐万分,他的头脑非常清醒,只是不能说话,不能动弹,连根手指都动不了,只能勉强地喝点水。就这点儿水,还都变成冷汗,缓缓地流下额角眼角。
这个畜生!畜生!赵光义只能在心里骂着王继恩。
王继恩却假惺惺地用毛巾为他擦拭着汗水,背对着李皇后,恶毒地朝他扮着笑脸。
王继恩对他说:“皇上,奴才给您加床毛毯吧,这天儿还挺冷的,有点儿倒春寒。奴才刚才进来时,外边飘雪花啦,这天气真怪,就像您当年刚登基那天那样,忽冷忽热的。”他一边对着皇上说话,一只手却有节奏地一下一下地敲打着硬木的床头。
“邦邦”的声音,像锥子钻进赵光义的脑仁儿里,头疼欲裂,他仿佛又听到了当年玉斧敲打桌椅的响声,还见到兄长那双无神的眼睛,恐惧让他全身抖颤。
“皇上知道吧?太祖还留下两子一女都成年了,一个就是那天夜里为太祖和您烧烤兔子的那个厨娘所生,那个林美人呢,生了对双胞胎,一儿一女,奴才还听说,那个女儿都进了襄王府了,太子被她迷得团团转。”王继恩在他的耳边不停地说着,赵光义的眼里也流露出兄长倒地时的同样的眼神:恐惧、愤恨、无奈和绝望。
赵光义的儿子不少,次子赵元佑是皇后所生,暴病而亡。长子赵元佐和三子赵元侃都是李皇妃所生。
后来李皇妃成了皇后。至道元年(995年,参知政事寇准请求皇帝,立赵元侃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