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争议中的金棕榈(2 / 5)
“髪国人的‘在撒旦的阳光下’怎样?”罗纳德又问。
“他们已经有2年没有得过戛纳的金棕榈的,想必今年也不行。”米纳罕觉得髪国电影已经全面的落后了,再也不复当年新浪潮引领世界潮流的气势。
……
“那他们的机会更大吧”,回到酒店以后,罗纳德和经纪人理查德也讨论了一下金棕榈的归属,“今年是戛纳4周年的生日,把金棕榈留在髪国还是很应景的。金棕榈的归属,评委会主席尹夫·蒙当就是髪国人。”
“你这么说也有道理,我对这些评奖的玩意确实不懂,那些髪国电影我看得都要睡着了。好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在戛纳应尽的义务,就要回国了。”罗纳德抽空看了不少戛纳的参赛电影,说实话好看的不多。
欧洲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导演个人色彩过于强烈的感受,普通观众看这些电影,很可能不懂他们在表达什么。
比如那部“在撒旦的阳光下”,讲述一个神父,一个乡下少女,在二十年代遇到魔鬼上身的故事。
别说罗纳德看不太懂导演想要表达的“深层内容”,现场去看首映的观众也不明白。
身穿燕尾服,打着领结的嘉宾,看到一半的时候,已经在吹口哨,跺脚表示抗议。最后电影放完,一半多的观众都已经离席。
“你接受参访的时候,可别这么直接。”理查德提醒罗纳德在接受戛纳的媒体参访的时候,不要把贬低髪国电影人的态度表现的这么明显。
“我没有这么傻。”
这次为了推销“辣身舞”,罗纳德也找了媒体来接受这种有特殊目的的采访。为了对方能够说自己的电影的好话,当然不会让髪国媒体不开心。他们正等着2年后,金棕榈重新回到髪国人的怀抱呢。
“耶,我很喜欢这部电影,这是我第二次带舞蹈电影来戛纳首映了。
我很喜欢髪国,很喜欢髪国电影的历史,特吕弗先生的‘日以作夜’,是我最喜欢的关于拍电影的电影。
是的,髪国的演员都很有特点,我期待和她们有一天能够合作
……”
每个媒体,罗纳德大概给1分钟的时间,反正每次的问题,和回答都一样,也不废什么脑子。
针对2多家媒体,每次都要充满热情的微笑,就算对方提出的是非常愚蠢的问题,自己已经是第2次听到,也要当作是最好的问题,注视这对方的眼睛并加以夸奖,然后再把无聊的标准答桉重复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