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女性方式展览(1 / 1)
5月我先参加了在西三环BJ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方式”,而此次展览的背景是BJ怀柔即将在8月份迎来世界妇女大会的召开,此次大会的举办是空前的,史无前例的,所以国家非常重视。受此次大会的影响,今年的各领域女性也受到空前的关注,艺术领域也不例外,这也是举办这次女性展览的一个诱因,也可以认为是对世妇会召开的一次献礼。
参展的艺术家共13位,在展览所提供的视野里,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大多带有着鲜明的女性特色,以“女性方式”作为一个切入点,女性方式集中体现出对生命意识以及与此相关的身体、繁衍、体验、感觉的倾心和迷恋,在长期受训的写实主义语言模式的转化中,以强调个人感觉的直接输入、体现出生存环境对自身刺激、感染、伤害等体现的象征性反映。在展览的介绍中这样写道:无论是从女性的自我意识,还是她们所选择的艺术创作方式,都是刚刚露头还未成熟。这是一个女性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萌芽期”。尽管如此,社会对女性艺术家的关注度迅速发酵,女性艺术家的活动愈加频繁。
这此展览的举办的极为成功,也引发了圈内大讨论,也就是70年时女性主义艺术史家琳达.诺克林(LindaNo)所提出的“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琳达.诺克林不仅质疑艺术史中妇女的缺席问题,而是揭示了艺术史领域中观念的不完整,即西方男性的观点被视为主流,这种观念被她称之为“不言自明的白人男性主观性的控制”。女性艺术的发端是西方60、70年代所掀起的女性主义浪潮,其强调平等与民主性的精神内核。无疑,在现代的中国,活跃的女性艺术家越来越多,其中也不乏一流与伟大的作品,但琳达.诺克林的问题依然有效,那就是为什么从古自今,伟大的艺术家行列之中,女性占据的位置还是寥寥无几?就如同人类所有职业的金字塔顶端,几乎都被男性所把持着。所以我们女性艺术家通过艺术,反抗权力与观念束缚,试图像男人一样自由的表达。
其实在中国80年代女性艺术家还不太多,然而作为标志性事件,1989年“现代艺术大展”上的枪击事件,却是出自女性艺术家肖鲁之手。这暗示了在一个对抗性的环境中,中国女性也并不缺少行动的勇气与胆量,无论这种对抗是出自何种动机和发出点。
其实在我看来,无论男女,艺术就是艺术,不能因为作品是男性作品还是女性作品加以区别对待,作品才是最重要的。大多数女性艺术家也同我一样,不愿把自己限定在女性主义的艺术创作中,不愿甚至干脆否定女性身份自身创作的影响,她们从来没有在艺术中想过女性身份的问题,她们的艺术作品与男性艺术家的作品没有性别意识区分,而只考虑其中的艺术问题。
无疑这次展览是成功的,它不仅让人们欣赏了当代艺术家优秀作品,还成功引发了当代女性身份的大讨论,使大众更为关注世妇会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