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赤壁赋》《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创作故事(2 / 2)
就是说,客人作为朋友,希望苏轼好好的,能从坎坷中走出来,从跌倒后真正站起来。于是,就有了客人陪同的动机。
从文中看,不是一名客人,不是一名客人,那么几名客人的陪就是有“预谋”的。
于是,就有了“倚歌而和之”的安排,有了联系前一个故事中跟渔夫谈起曹操,苏轼怀古没有选择曹操作为怀古对象的故事设计。
有了客人特意谈起洞箫声悲伤,用曹操的例子解释悲伤的理由,引出人生短暂人渺小的话题。
有了借话题试探苏轼是否真的看开放下的“预谋”。
如此这般,就可以使故事充满人情味。
也许,人的善良,人与人的互助成就与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才是苏轼创作《赤壁赋》的真正意图。
其中,也许有针对他所经历的世道。
故事的情节设计按照文章段落顺序进行即可。
三、《梦游天姥吟留别》
本诗是李白认清现实和自我的诗歌。
现实不允许他这样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天才干涉太多。当时朝廷中的都是仙人,而他自己不过是来此一游而已。
也许摧眉折腰是可以让他能在权贵之间多待几天,但这不是他的本性。
他生来就是要有一番作为的,如果政治不允许,那就文学上作为吧。
访名山只是一个托辞,他那不安分的灵魂不会允许他安静停留下来。
然而,实际上。他对自己的本性认识还不够,他只是依着本性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本性是一条龙,有着一身龙骨,所以做梦的时候,他看不见自己的龙身。只觉身形疏忽之间来到剡溪来到天姥山,倏忽之间上到绝顶,又恍惚间一切都过去了,觉得自己清醒了(实际上只是半醒。
毕竟是科学落后的时代,李白跟杜甫一样,不知道自己的“三心”本性偏向是太阳,不懂得让自身多一些顺其自然,修一修“三心”的童心,不然,曲折救国也是可以的,可惜没有如果。
至于故事创作,因为李白朋友多,在他遭受排挤出长安之后,自然会有朋友陪伴。
在创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之前,有了的访名山决定之后,凭李白重情义的性格,自然需要有跟朋友道别的理由,为了能让朋友放心,知道他不会因为遭受排挤有什么异常之类的,就有了这次梦境的设计,以及写下本诗之后抄写给朋友每人一份的设计,更有了朋友收到他的礼物,讨论他离别的设计。
李白性格豪放,所经历的事情并没有苏轼残酷,从个人人身角度讲,所受的打击没有苏轼那么大,所以故事比《赤壁赋》简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