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吃年饭(1 / 2)
大年初一,拜年转家门。按照排行李老汉属于李家庄族里辈分最大的,族里人便把拜年转家门的第一站放在了李老汉生活的秀秀家。
太阳刚冒花花,族里人便来了,有男的女的,还有老的小的,家家户户在家的都来了,破旧的窑洞一下子挤满了人。
转家门要吃家门饭,各家做的饭都不一样,没有统一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条件去做。秀秀和婆婆忙着做十大碗。十大碗是环江县特色名菜,成型于战国时期,不同的时期材质有所不同。
环江县在历史上属于西北边陲之地,禹贡九州之时,属雍州之域。三代之前,又属古西戎之地。
春秋及战国之初,仍为义渠戎国。秦厉公时,始伐义渠,后秦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置义渠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全国三十六郡,环属北地郡。
西汉时,又分全国为十三刺史部,环属朔方刺史部北地郡,时北地郡郡治在马领(即今马岭镇),领县十九,环县属方渠县,治所在今合道川口环江与之交汇之处,环江县的名字由此而来。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大多姓氏繁多,民俗各异,生活方式更是杂乱,经常饱受战乱之苦。
战乱不断,让人们非常渴望美好的生活,渴望能够过上一种合家团圆、十全十美的生活,“十大碗”的独特饮食文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每人有碗,人人有饭,不足十大碗着,也要想方设法凑够”,“十大碗”意味着家人团聚,亲戚朋友在一起,圆圆满满。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够吃上“十大碗”,这种独特的饮食,只有在婚丧、嫁娶、祭祀等重大事情时才能够被搬上桌面。
为了做好这顿席,秀秀准备了两天,当饭做好的时候,秀秀感到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本来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向东却吃不上“十大碗”,她的心里有点难受,但这种难受只能藏在心里,不能让别人看出来,大年初一是高兴的日子,不能因为自己的难受扫了别人的兴致。
到了开席的时候了,李老汉带着孙子虎子响了一串鞭炮,在阵阵鞭炮声中,李老汉招呼众人入席。秀秀根据来人准备了四桌“十大碗”的席水,她家没有坐席的桌子椅子,东借西凑勉强凑够了三张坐席用的桌凳,族人们便围着三张桌子分三辈人陆陆续续坐了起来。没有坐上席桌的小孩和妇女,便围在灶房的锅台子旁边吃席。
“十大碗”酒席的坐法很有讲义,面向门口或正北的位置为上座,叫尊位,坐此位置者叫尊客;临近门口或正南的位置为次座,叫贵位;另外两边为次次座,全桌座位按照尊卑贵贱、客主辈分或年龄来坐;一般上座和次座各坐三人,两边次次座各坐两人。这样坐是让当地的人们都尊老爱幼,也寄托着当地人希望自己的子孙儿女们多出尊贵之人。
众人按照座次坐满位子之后,金花、银花和桃花每人照看一桌,递上烟,倒好茶,倒满酒后,便去端菜。
首先端上来的是一盘猪肝子四盘干碟子,主要用来下酒。一盘猪肝子,加入了胡椒粉、辣椒面子、食盐等各种调味品,五味俱全,形成了一道凉菜,摆在了桌子最中央。四盘干碟子,又叫果子,都是农家自己产的,分别是甜杏仁、核桃仁、桃干干、杏干干和苹果干干。
酒席算正式开始,秀秀代表全家人挨个给族人们敬酒,族人们也相敬相劝,谈笑自如。待到酒至半酣时,开始撤盘子换碗,“十大碗”开始被端上桌子。
“十大碗”的原料做法和上菜顺序也很有讲究。十碗菜必须分四次上完,第一道上桌的是品碗,这是桌上所有客人们都期盼的一道菜,因为品碗是“十大碗”的头碗,由各种菜杂烩而成,意寓五湖四海的客人汇聚一地,和谐共处,安享太平。
品碗的原料有木耳、黄花菜、豆腐皮、酥肉、包包菜、角角菜等,做法是将各种洗干净的鲜菜拌入花椒粉、辣椒面子等调料后放入碗底,再将酥肉以伞顶形状摆在菜上,再放入蒸笼蒸三十分钟后即可。
第二道上桌的是两碗豆腐坨子、两碗酥肉和一碗假鱼。两碗豆腐坨子做法一致,原料有所不一样,一碗用老豆腐,另一碗用嫩豆腐,意寓主人诚心诚意,全家老幼都欢迎客人的到来。
两碗酥肉也是做法一致,原料有所不同,一碗用精廋肉,另一碗用排骨肉。寓意主人家四季都有肉,家底好,钱粮充足,家中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