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1 / 3)
隆庆帝果真是敲打了四大监一番,年末祭祖大典已经临近,隆庆帝不想这时候出什么事。
萧何从挨完训,便出了宫直往太子府,太子府上,洪武等人已经在此商量了多时。见到掌剑大监过来,徐汝臻洪承绶几人即刻起身,萧何从谁也不理直径坐在椅子上,府上仆人奉茶萧何从一掌将茶水打掉,喝道:“喝喝喝!今年年末够你们喝一壶的!”
太子见状,重新沏了一杯茶,亲自端给萧何从,萧何从这才端起茶喝了一口,太子顺势问道:“恩师怎么发这么大的脾气?”
萧何从看了一眼在场的人,冷笑道:“今年祭祖大典前,你们小心点!陛下命文信侯彻查岭南两县与沿海四省的事,一个也不放过!你们手底下那些人干了什么事,作了什么孽能除掉的就除掉,别给自己惹一身骚。今年陛下的屠刀,不是对准北阳,而是对准了江南。”
“沿海四省那么多粮,岭南两县的两个大堤,王和源我都不敢让他面见圣上,你们倒好,自掘坟墓,出了那么大的事,还让那个霍正龙进了京都!这次陛下将事情压了下来,还不想与你们撕破脸面罢了。沿海四省的人能撤就撤了,别到时候被人一锅端了,谁也没捞着好处。那个陈宏瑞提出的改稻为桑,咱家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出的主意,这件事陛下明日该要在早朝上说了,压了那么久,是给你们时间,让你们找个替罪羊。闽浙本就良田稀少,出了那么大的灾不想着救田反而想着改稻为桑?这是活生生的拿百姓的命去改,真以为大夏的天下,你们能一手遮天不成?岭南织造局那边,宁五方已经见过陛下,掌印那边不知会帮谁也不知宁五方在陛下那说了什么话,明日朝上,各自保重吧。”萧何从补充道,洪武笑了笑,说道:“没有大监说的那么严重吧?江南织造局,岭南的事,到宁五方也就止了。沿海四省粮食的事到霍正龙也该止了。只是陛下令文信侯提审闽浙总督与两广总督,这件事,还请劳烦大监多跑几趟。”
“陛下已经说的清楚,让掌印大监去了大理寺,告诉文信侯看好那两个人,沿海四省的事一定要查的清清楚楚!洪老还要咱家怎么个跑法?”掌剑不耐烦的说道,洪武端起茶杯,朝萧何从举了举,说道:“大监消消火,喝口茶再商量,急不得急不得。”
“沿海四省的事,两个总督该说的也说了,二皇子那边知道的应该不少,文信侯这里能查出什么来?陛下命文信侯代理大理寺卿,钱文升如今不知在何处待命,我看为今之计,找到钱文升才是重要的。”洪武继而说道。
确如洪武所言,钱文升撤职后,一直未曾露过脸面。隆庆帝看似龙颜大怒,迁怒四大监,其实不过是在掩人耳目罢了,洪武伴君多年,揣摩陛下之意自然无出左右。文信侯要查沿海四省,确实不能绕过陈郭二人,但是陛下用不着花费心思让掌印大监大张旗鼓的去宣这道旨意,这样一来岂不是打草惊蛇,好告诉沿海四省的人做好准备?陛下的屠刀,还在北阳,江南头顶上的刀陛下交到了文信侯的手上,钱文升是刀刃,就看钱文升往哪儿砍了。
洪武猜的不错,钱文升被隆庆帝藏了起来,在司礼监当了一个小太监。
掌印大监萧何日则出宫前往大理寺寻找李子风,李子风正候着陈宏瑞与郭昶坤,两人在诏狱蹲了数月,一身污垢已经被长信拉去后院洗漱。正此时,萧何日前来宣旨,李子风出门迎接,萧何日也不曾让他下跪,只是说陛下口谕,文信侯不必多礼。
“既然如此,还请掌印大监喝杯茶歇一下脚。”李子风作势将掌印大监请进堂屋,萧何日也不客气,便随李子风进门。萧何日还未知晓,海董青就在大理寺牢房内。
“陛下有何吩咐,还劳烦大监亲自来跑?”李子风问道,仆人将茶奉上,萧何日喝了茶,缓缓道:“陛下听闻小侯爷从诏狱带回了陈宏瑞与郭昶坤两人,命咱家过来,告诉侯爷,沿海四省的事,今年祭祖大典前一定要查的清清楚楚,还请文信侯莫要辜负了陛下的一番用心栽培。”
“原来如此,大监进管放心,本侯既然带回来两位总督定然不会辜负陛下的厚望。只是沿海四省之事,牵扯颇大,祭祖大典前查清,有些勉强。大监可否替本侯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让陛下宽松些时日。”
“金口玉言,天子旨意何来朝令夕改之有?小侯爷可不要开玩笑让咱家去挨这个骂。”萧何日笑道,拒绝了李子风的请求,李子风也笑着说道:“疏忽了,大监勿怪。既然如此,就请大监安心复命。本侯势必在祭祖大典前查清此案,替沿海四省的百姓讨个公道。”
一会,子木进来,偷偷在李子风耳边说道:“牢房里那日大公子叫拿下的人,正吵着要见你,要不要带上来?”子木说的人便是那日深夜造访的海董青,也在牢里被关了几日了,想起萧何年说过要多加照顾海董青,李子风也未想那么多,便道:“让他出来透透气吧,年纪那么大了,你们也小心点,别让他死在大理寺了,好歹也是陛下的大功臣。”
萧何日这就好奇了,陛下的大功臣?总不能是刚刚被李子风带回来的陈郭二人吧?一个提出改稻为桑,一个被上下其手,怎么也不能说是大功臣吧?
李子风瞧出了萧何日好奇,对他道:“大监见怪了,此人前几天深夜造访大理寺,正巧赶上霍正龙暴毙,我便觉得此人有些古怪,就让人押下关了几日,无妨。”
“既然如此,为何小侯爷说是陛下的大功臣?如此紧要关头,出现在霍正龙暴毙之时,嫌疑可是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