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筹备尾声(2 / 4)
当然了在画质和颜色上是有着后世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的数字电影机无法比拟的优势。
虽然未来电影产业的数字转型势不可挡,一直到胶片公司破产,胶片放映退出影院,洗印工厂停产,一样接着一样地到来。甚至,胶片时代最优秀的一些摄影师也退出了———因为留恋化学影像的细腻质感,因为割舍不下胶片百年发展沉淀的成熟美学系统,真的有很多大佬就此转行。
所以,陈论和定哥得把拍摄和后期的每个环节可能遇到的细节问题都考虑周全,从拍摄前期的测光、打光,到后期的配光配色,而且最重要的是片场连后世的彩色监视器都没有,拍的时候也看不到最终的效果,只有很模糊的模拟成像的影影绰绰的影子,陈论只能看大概的构图和表演。因此,现场的一切工作,结果都是未知的。
现在可还没有pS,拍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后期的空间很小,全靠前期尽量做到万全的准备。
在加之各种恐怖的长时间在剪辑室里的熬鹰,导演和剪辑师,所以,以前的电影人对于电影是虔诚和将其视为一件神圣的事儿,说白了就是非常非常的累,伤身劳心。
所以,从前拍电影是多么繁琐、浩大、辛苦却又神圣的事啊。
而且胶片是非常,非常,非常地吃光的!
所以灯爷们需要完全凭借自己的经验,现场看不到光影效果,还需要不停地用测光表测光。这个必须靠经验直觉和本能去感受,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
所以导致灯光组的预算也在狂升,这就是拍电影,一旦有一个环节在上升,精益求精,那么其他所有部门都得提升,都得跟上,同理反之也是如此,所以说基本上不存在什么木桶理论,至少在电影制作的方面。
“定哥,灯光组那边也就全部交给您了,反正我这边只有一个要求,一切为电影,不要在乎预算和场地情况,灯位图和机位图我全部都交给您了,咱们只要精益求精,你也看了我的图稿了,这一次,我们一定会创作出一个奇迹!”
赵小定看着陈论在那里慷慨陈词,心里自然是明白的,毕竟他的稿纸实在是太细致,太清晰了,无异于让这部电影在白纸上又拍摄了一次,这太可怕了,这得是在脑子里来来回回多少画面,才可以这么作出分镜和各种机位,光位的图纸啊。
最可怕的是,这小子不是说是学导演的吗?怎么感觉像是他师弟似的。
“而且,定哥,其实我们的很多的场面其实可以不那么追求实的,我们完全可以更加的夸张和风格化,您是知道德国表现主义的电影的,咱们在有些呈现感觉上可以走那种。”
赵小丁点了点头,又看向手中的光位图稿纸,
“然后,咱们可以,怎么说呢,尤其是在关于竖锯的影像呈现上面,咱们得大阴影,高反差,高对比,您也看了这光位图,到时候一些镜头里面的补光,咱们可以多租来几辆补光车......”
等陈论把想说的都说完了,这边赵小定就带着他的团队拿着陈论给他们的所有的图稿走了,李姐就坐了过来。
“陈论,剧本里的外景,你准备在哪拍?所有的内景你是打算直接在那个废弃的工厂里面搭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