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沈氏双花(2 / 4)
“第二年的题……目前来说不是不能论,只是当年无人敢论。”刘令仔细搜索着记忆中自己得知题目时的感触,那题目他也只是依稀记得,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得是出题人的狂悖;刘令勉勉强强道,“从前有一位君主,因为宠妾的话废了正妻之子的太子位,待君主百年归老,辅佐太子的一位臣子连杀宠妾二子,而辅佐宠妾之子的臣子看见自己辅佐的君王全部惨死,万念俱寂后撞柱而亡。论忠君之士。”
出题之人确实狂悖,第一年用勋贵子弟的知识盲区、让他们大喊不服,致使他们纷纷去努力了一把,等着来年让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女子败下阵来;这第二年,先帝龙魂归天、淮王与郑氏剑拔弩张,长乐县主沈悠悠索性就着双方势力拟了一道无人敢答的题。
当时啊,淮王齐延手握十万大军,鬼门关也是自家门户,夺个锦安城而已,怕甚?郑氏之子齐铭在锦安的根基已稳,亦有越州作为后盾,双方正较力中,谁敢替他们老爹说话、自个儿先占了队?不管是支持正妻之子的齐延还是宠妾之子齐铭,总之,谁出头谁遭殃。
其实,他们有第三条路可论,也就是先帝、题目中的主君;只是当时,这些慕名而来的士子被沈悠悠的狂悖唬住了,毕竟,题目里的人动辄杀人,要不就是谋权篡位、又或是极端送死,本就敏感的话题里面时时透露着虎狼之意,最后竟还要给他们安一个忠君的名头……狂悖!
待士子们后知后觉,他们亦被沈悠悠的胆量与才智深深折服。
第三年,天香酒楼内一团和气,也没有说瞧不起小女娘的言论了,往来皆是客嘛,此时的沈悠悠和淮王已是一条心,她打着羞辱南月的名头梅开二度,顺便替淮王捞一捞散落一地的名声,答不出是淮王贤明,答出了也不算得罪、足见淮王宽仁,更叫那南月丢了两份面子。
李柏庄听后难免错愕,伴随着一丝窜入背后的凉意,他打了一个哆嗦;不过,这道题放在现在恐怕就是登云梯了,李柏庄找着机会就口出狂言:“忠君忠君,择一主君一生奉之,犹死无悔。”
话说得模糊,却也是撞柱而亡的臣子的升华;李柏庄就这般站了队,这话若是传出去,他必然是个专一而终的可靠之人,虽说今时今日他多少带着些媚上的嫌疑,但他到底是带了个“忠君”的头。
“我以为,事君是高义,为国奉己才是大丈夫应为,君该是国之明君,是以臣子奉国为忠君。”刘令摆脱题内桎梏,跳脱出来的态度非常明确;要我忠于你是有条件的,首先你得是个为国为民的明君,除去这个条件,我还追随着你,是义而非忠。
不管是失去储君之位的太子的下臣,还是宠妾儿子的下臣,他们所为皆是义。
话说回来,如果李柏庄说的“忠君”,是为了给上面的人听;那么刘令所言,是说给在座士子听的,是说给氏族门阀听的,是说给万千大众听的。
臣子、氏族乃至其他地方的门阀,君主获得谁的支持是那人之义,倘若君主德不配位,臣子们多次劝谏无用,那他们必然请辞而去,也不用背负太多;毕竟为人臣子并非为人奴隶,他们的高风亮节不可侮辱。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原则,知其可为知其不可为,是入世之谋略;为一己私利还是为国为民,谄媚讨好一个人还是一干人,都非纯臣。”沈悠悠在圈外听得仔细,尽兴时蹿入与众士子高谈阔论,两只圆溜溜的大眼还有未褪去的稚气,然而她这嘴上的功夫是不饶人的,三言两语就将前二者的断论统统推翻、鞭策,口气之大、底气之足,根本不像闺中女子;沈悠悠向刘令与李柏庄见礼,再礼邀众人,“诸位,小女子所学尚浅,出的题还不完善、更有待被推翻,沈悠悠于嘉欣郡主府随时恭候。”
只是这般言论,他二人丝毫看不出挑衅的意思,更多的是,我们谈学论道、你来我往的权当交个志向好友,不必非得论个对错输赢。
李柏庄面带微笑,回礼道:“县主说的是,多谢县主赐教。”
“赐教不敢当,上巳宴乃国之华典,诸位乘兴而来,当尽兴而归;小女子还有事,先行告退。”沈悠悠不过是路过容园,言罢便领着自家婢子向内苑麟趾宫行去。
不远处凉亭内,一众小女娘在饮茶聚会,谈论哪家公子玉树临风、哪家士子谦谦有礼;这为首的当属沈氏二房沈献之家的三娘子沈音,二八年华,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沈三娘子,你家姑姑不是嫁去淮王府当侧妃了吗?淮王禁足,她怎敢公然出现在金鳞池?”一女娘多嘴,打听上了淮王府的事,还意图窥言沈悠悠。
没错,沈悠悠年龄小辈分高、地位也高,今时算来才十八岁,已是众多侄甥的姑姑、姨娘,就连那声名远扬的沈均也得乖乖叫一声“小姑姑”,她与懿妃沈昙同日诞生,这时辰上晚了足足一个钟头,即便沈昙入宫为妃,亦要以“姑姑”尊称沈悠悠。
沈音拿着团扇半遮面容,两只眼儿直勾勾地盯着不远处的刘令,就差把眼睛粘人家状元郎身上了;不知有意无意,沈音似乎忘了此时她身处何地,诋毁自家女子也不带遮掩的:“我家那位姑姑眼高于顶,时至今日,眼看淮王没几日好活,便早早地断了关系,又觉得没脸不敢回沈氏,只能躲进我祖母的旧居嘉欣郡主府。”
“听说淮王待她不错,她时常逾矩抢占苏氏正妃的权柄,又主淮王府中聩,这般就逃了,确实是个薄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