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北伐又东征(3 / 3)
但在杀夷父颜之事上,贤臣们应该站出来劝谏了。
只是姬静正在气头上,听不进去劝告而已。
就是可怜了夷父颜这个忠心的和事佬。
不过,姬静杀了夷父颜后,却没有立即发兵攻鲁。因为他冷静下来之后,有些后悔了。不该杀了夷父颜,没了回旋余地。
鲁国是大国,又有诸多附庸国,实力比太原戎强多了。
周军打太原戎都费劲,打鲁国能行吗?
姬静心里没谱,举棋不定。可话都说出去了,君无戏言,他肯定要有所行动的。
这时,卿大夫皇父献了一条计策,可以东巡观兵为借口,联合郑、宋、虞、虢等诸侯国的军队,对鲁国发动突然袭击。只要将鲁国君姬伯御围困住,就能震慑鲁国附庸国,使其不敢妄动。然后,姬静再发布诏令,细数姬伯御不敬天子、不忠王室、谋害国君的罪状,再强调“只诛首恶,胁从不问”,鲁国守军便会不战而降。
此计甚妙!姬静当即召开群臣商议,兴兵伐鲁。
最后决定,由周天子姬静发布诏令,对外宣称东巡济阴(郜国境内,郜国是鲁国附庸国,让沿路诸侯提供粮草。军队规模不大不小,调集东八师中的两个师五千人,再加上郑、宋、虞、虢等国的军队,三师又一旅,共计八千人,战车四百乘。
鲁国君姬伯御也收到了诏书,却并不当一回事,认为周天子姬静就是耀武扬威,走走过场。他对姬静存着轻视之心,因为姬静军事能力确实一般。没了晋侯姬费壬的支持,就没打赢过一场仗。
姬伯御认为姬静不敢打鲁国。
然而,姬伯御进入一郜国境内,就软禁了郜国国君,并收服郜国军队。之后,联军没有丝毫停留,突入鲁国,直接杀到鲁国国都,打了鲁军一个措手不及。
鲁军在毫无准备之下,被攻破了都城。大势已去,在周天子的舆论攻势之下,在姬称的安抚号召之下,鲁军纷纷缴械投降。
鲁国君姬伯御自知无法活命,在绝望和后悔的情绪之中,拔剑自刎而死,史称鲁废公。
不过,这个不雅的谥号,并不是周天子姬静给他取的,也不是鲁国人叫的。而是鲁国后代国君编的。
因为,此时周朝,谥号是周天子才能拥有的尊号,其他是不配拥有的。
直到周王室没落,诸侯才开始僭越,享有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