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日食和妖精(2 / 2)
他说,周宣王之所以是明君,能中兴周室,有一半功劳是姜王后的。一个好的贤内助,可以让男人安心创业。所以,为了杜绝谶言中所说的事情发生,当务之急,应该是给姬伯御物色一位小媳妇。最好是姜王后那样贤妻良母型,将来能起到规劝姬伯御的作用,不至于被美色所误。
周宣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
于是,宣王与姜后私下合计,在姜姓诸侯中挑选儿媳妇。一番讨论之后,他们终于选好了人选。申国国君申侯之女,姜姓,申氏。
西申国、申国、齐国,都是姜姓诸侯国,分别位于周朝的西部、中部和东部。姜姓诸侯,从姜子牙时代开始,就是除了姬姓诸侯集团之外,最强的诸侯集团。而且,姜姓诸侯一直与周朝王室联姻,是周朝王室最可靠的盟友。
更难能可贵的是,姜姓诸侯的女子,都很贤惠,从不干政。这是令周朝王室,最为满意的地方。
而申氏小姑娘,不仅模样俊俏,性格也是温柔善良,还知书达礼,是未来王后的不二人选。
然而,宣王给儿子定亲的同时,仍然不忘搜找、屠杀“女妖精”之事。
杜伯不忍无辜之人因谶纬之说被杀,便极力劝谏宣王。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取决于君王和大臣,并非是女子。君王贤明豁达,大臣们兢兢业业,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否则,国家便会有祸患。
周宣王大怒,好你个杜伯,居然敢违背孤的旨意,孤要杀了你。
于是,杜伯被杀了。
关于杜伯被杀的原因,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宣王在位间有童谣“月将升,日将没;桑弓箕袋(箕草编的箭袋,几亡周国”,谶女子乱政,有人操桑木做的弓和萁草编的箭袋,周王罹难,周国几近灭国。于是周宣王下令全国禁弓矢,由上大夫杜伯专督此事。恰有山野妇女不明政令,进城售弓矢,遂被杀。自此宣王以为童谣之言已应,不究此事。
然而某夜,宣王梦到一美貌女子自西方来,入太庙携太庙神主东去。宣王惊,知谶语未消,乃杀杜伯。杜伯临死言曰:“吾君杀我而不辜,若以死者为无知则止矣;若死而有知,不出三年,必使吾君知之。”其三年,周宣王与诸侯在野外狩猎,日中,杜伯乘白马素车,着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追周宣王,射之车上,中心折脊,殪车中,伏弢而死。”
另一种说法是周宣王有个宠妃叫女鸠,他看上了英俊的杜伯,就想方设法去引诱他,杜伯拒绝了女鸠的勾引。结果女鸠恼羞成怒,在宣王面前诬告杜伯欺侮她。周宣王听信了女鸠的话,就把杜伯处死。
第一种说法,是杜伯将一个被误杀的山野妇女当做“女妖精”结案,却被周宣王一个噩梦拆穿。周宣王恼怒杜伯欺骗他,便将他杀了。而杜伯不甘就死,出言恐吓,说做鬼也不会放过周宣王。结果呢,三年后,周宣王果然被杜伯鬼魂所杀。
第二种说法,是周宣王宠妃女鸠在深宫之中,寂寞难耐,看上了杜伯。结果,她却被杜伯拒绝。女鸠因爱生恨,就害死了杜伯。
这两种说法,散见于《国语·周语上》、《墨子·明鬼下》、《太平广记·报应十八》、《论衡·死伪篇》,在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第一章也以此开篇。
本人个人认为第一种说法可能性大些。因为时值“日全食”谶纬之事,周宣王为王朝谋虑,必然不会宠幸妃嫔。还有,杜伯是外臣,是不得出入后宫的,如何会被妃嫔看到呢?
其实,第一种说法,本人也是持怀疑态度的。杜伯是个忠臣,又有贤名,不可能因为劝谏不成反被杀,而出言诅咒周宣王。若如此,他的声名和家族,就全毁了。这样冲动的事,只有未经历多少事情的热血少年,才能做得出来。
当然,无伦是何种死法,杜伯之死,说明了周宣王老年的糊涂和残暴。
一个是残暴、糊涂的君王,一个是正直、善良的大臣,两者一对比,形象就更加鲜明。老人民越是对周宣王不满,就越是会怀念杜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