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公元前700年(下)(1 / 3)
中原诸侯纷争不断,越来越激烈。而位于荆楚之地的楚国,也不甘寂寞,在不断扩张,挑起纷争。
楚国雄踞西南,可在周天子和中原诸侯眼里并没有什么地位。一来楚君不是姬姓的王室族人,封号只是子爵;另外,楚国地处“蛮夷之地”,在文化上与中原有很多差异,所以始终得不到周天子和中原诸侯的尊重,甚至经常被排挤。
外部环境的恶劣,激发了楚国人的斗志。《左传》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来形容先楚人创业的艰辛,“让楚国强大起来”的念头深深地刻在了每个楚君的基因里。
因此,楚国历代国君,以开疆拓土为己任,极具野心和侵略性。开国至今(公元前7年,前有熊渠,今有熊通(楚武王,这两人最为厉害。
这两人性格几乎一模一样,都很争强好战,并都僭越称王。
闲话少说,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公元前71年-699年的楚国。
《左传·桓公十一年》载:“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遂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
公元前71年,楚武王为了破解江汉小诸侯联盟势力,决定用“连横”之策分化之。他命莫敖(司马屈瑕、斗廉为正副将领,帅师与贰国(广水市、轸国(应城市进行结盟。
地处贰、轸之间的郧国,得知楚国与贰、轸两国联盟的消息后,深感危机降临,为阻遏楚国势力东进,确保不被贰、轸两国夹击,便在其邑蒲骚集结重兵,以图抗楚,打破三国联盟。为确保胜利,同时联合了随、绞、州、蓼之军攻楚。
屈瑕得此情报之后,召集众将商量对策。
斗廉说:“五国之中,郧国是重点,其他四国并没有做好真正与楚作战的准备。他们一定是先看热闹再见机行事。如果郧国有胜算,他们定当围攻我们。我们只要抓住他们观望的机会,先发制人,击败郧国。则五国联盟,不攻自破””
其他部将也觉得斗廉所说很有道理。于是,屈瑕采纳斗廉的建议。
果然,随国没有响应郧国。绞、州、蓼三国口头上虽表示响应,却按兵不动。正好为楚军击败蒲骚的郧军,创造了时机。
屈瑕率部分兵力驻于郊郢,做好抗击四国联军的准备。斗廉则率精兵强将,趁夜袭击蒲骚郧军,因出其不意,而大获全胜。
局还没开始,组局的人先倒了,这局哪还有进行下去的必要。四国联军见郧军大溃,哪里还敢出兵攻楚。
郧国孤立无援,被迫与楚国签订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