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公元前699年(3 / 3)
“季姬,姬氏女,为罗夫人而亡其国也···外利,行满腔热情僻求利于外,不能亲亲以亡其国也。”
这个季姬,应该是江汉区域某个小国的公主,嫁给罗国国君,成为罗国夫人。
周大夫富辰把罗国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季姬这个贪财好利的女人身上,未免冤屈。罗子骄奢淫逸,不能团结众人,只是亡国的次要原因;面对强楚,国力不强,才是主要原因。
可能,富辰的目的是规劝周襄王,以此为戒,不可好色误国。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当时权贵阶层的主流思想,亡国是女人的主要过错。国君本质是好的,只是受到了女人的诱惑,才变得骄奢淫逸,才成为了亡国之君。
据《罗氏通史》记载,罗灭后,罗人大部分融入楚国,但也有一部分罗人不降向西越过神农架,进入四川定居阆中,成为楯蛮七姓之一。其中一支迁入今湖南西部融入土家族,一支继续西迁北胜县成为彝族人。另一支则迁入贵州东南部,与于越、扬越融合为布依族;还有一支又向西南迁徙,从滇南深入湄公河下游,建立了罗斛国,后来吞并了暹国而合称为暹罗国,而成为今泰国的一部分。还有一支则在广东建立了缚娄国。
《楚国大事记》中记载约前698~691年,武王灭罗。实际上在当年或者前698年,武王灭罗后,为防北进时可能遭到罗民的干扰,也为了役使罗人修筑郢都城,便把罗民迁到楚都丹阳附近的枝江。罗国这时成了楚的附庸子爵国。楚完全控制了汉水交通要道,为吞并汉东诸姬和北向中原,夯实了基础。
南方楚国战事既定,让我们将目光移回到中原,再说郑、宋之间的故事。
话说郑厉公得到宋庄公帮助,将祭足收服,才能把他大哥郑昭公赶出郑国,从而篡位成功。事后,郑厉公想赖掉三座城,宋庄公不答应。于是,郑厉公找了鲁桓公帮忙从中说和。鲁桓公很积极,前后三次跑到宋国,找宋庄公说和。结果第三次,被宋庄公放了鸽子,鲁桓公很生气,就跟郑厉公一起,出兵攻打宋庄公。结果,双方不分胜负。
战争没有分出胜负,那就是事情没有解决,意味着还会有后续。
于是第二年,再次爆发战争。这次战争的导火索是齐国和纪国之间的矛盾,齐国欲攻打纪国。纪国找鲁国帮忙,鲁国找郑国帮忙,组成三国联盟。齐国则找宋国、卫国、南燕国,组成四国联盟。
《春秋》:十有三年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
《左传》:宋多责赂于郑,郑不堪命。故以纪、鲁及齐与宋、卫、燕战。不书所战,后也。
这里的燕,不是战国七雄的燕国,而是南燕国。其大概位置,在现今河南延津东北区域。东邻齐国,南邻鲁国,西临卫国,属于夹在大国之间的小国,无足轻重。
对于这场战事,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只有一个结果,齐、宋、卫、南燕等四国联盟战败。由于没有史料可以分析,就无法讲解郑、鲁、纪等三国联盟是如何取胜的。
但,以结果来看,三国联盟取胜的关键应该是郑厉公。前面讲过,郑厉公性格最像郑庄公,狡猾、狡诈、善战。他曾用计全歼入侵郑国的狄戎人,可见善战之名。
而齐僖公、宋庄公、卫惠公、南燕侯等人,并不擅长指挥作战,显然不是郑厉公的对手。
另外,这里讲到卫惠公,就介绍一下。他就是卫宣公与宣姜的第二个儿子,卫朔。前面说过,宣姜与卫宣公合谋,本想设计杀死卫伋(卫宣公长子。却不料,连同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卫寿,也被害死了。害死了两个儿子,卫宣公良心发现,一病不起,半年不到就死了。所以,卫朔这才捡漏,当上了卫国国君。
此时的卫朔,十四岁左右的年纪。据史料记载,卫朔年纪虽小,却一肚子坏水,属于天生坏种。卫伋与卫寿的死,卫朔是主谋者之一。为了争夺君位,谋害兄长,可见其心性之残忍、狡诈。
言归正传,齐僖公、宋庄公、卫惠公等人输了,就会善罢甘休吗?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