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山雨欲来(1 / 3)
宫川的“定世两策”,是大兴三十七年,也就是八年前他提出的分别针对于蒙元和大族的两个方案:
一策是对蒙元,宫川认为圣教独立于蒙元王庭统治之外,不但有自己的管辖领地,而且他们都自称是长生天的使者,也不耕种也不放牧,只是日日夜夜的祈祷,所以每年蒙元王庭还需拿出大量钱财资源以供应其开销,蒙元帝国内部早已颇有怨言。所以宫川建议大兴应该着重挑拨蒙元王庭与圣教之间的矛盾,使他们内部自行损耗。最好他们之间爆发战争,大兴可以向双方都出售战争必需品,如有一方发展壮大,那大兴便联合弱小一方共伐之。
二策是对大族,宫川认为,其实只需对付上三族就可以了,剩下的大族不足为虑。大兴本就包含龙、凤、人;龟族一向尊敬大兴;金乌族见风使舵;狼族诱之以利就可以利用。由此观之,只剩下了上三族。而首先要对付的,就是麒麟族。为什么呢?首先,麒麟族聚集地麒麟山昆仑城就在怀庆,从圣都洛阳快马三日便到,而麒麟族虽然自身轻功卓越,但人的脚力再快安能比得上马匹?其次,相比虎族与猴族,麒麟族的凝聚力就差了很多,麒麟族商盟和麒麟族本家更多的只不过是有着金钱利益的合作关系。所以即使麒麟族生意遍布天下,麒麟族本家也不信任各大商会,经常会派遣长老弟子们去各大商会监督,导致战力分散。以宫川的想法,先大兵压境一举重创甚至端掉麒麟族本家,这样各地商会本就动摇的人心更加不稳,最终只能是被大兴逐一击破。只要麒麟族一倒,大兴便可吞并麒麟族海量的资产以壮大自身,到时天下十分而大兴独占七分,虎、猴二族还有何惧?
但这两个策略也成为了宫川和龙傲华、徐世知最大的政治分歧。
对于蒙元的策略,徐世知提出了如下问题:
首先,因为大兴的强大,使蒙元在对外作战这一点空前团结,蒙元皇室确实与圣教有矛盾不假,但颇有一些“相爱相杀”的意思,蒙元几次南侵圣教都派出人手协助,所以如果让他们发现背后的始作俑者是大兴,他们一定会摒弃前嫌,共抗外敌。
其次,自从忽必烈去世后,几代大汗中非但再没出现如他那般的雄主,而且不是酒囊饭袋就是庸弱之君,连约束手下臣子将领都很勉强,朝廷内部尚且没有整合,更别说是大张旗鼓的与圣教开战了。
对于大族的策略,也有几个问题:
首先,是狼族这个不稳定的因素,确实如宫川所说,许以重利狼族一定会闻风而动,可是这所谓的“重利”到底许什么呢?许多重呢?那可是一群真真正正的“狼”啊!一个不小心,反倒会伤及自身,岂不是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其次,洛阳周围郡县兵力加起来也不过六七万,虽然平日里训练有素,但其中将近一半的人没有上过战场;反观麒麟族,麒麟族聚集地有两万左右的可战之兵,但都是麒麟族最精锐的部队。所以说,打野战大兴还有优势,可是麒麟族怎么会老老实实按着你的剧本走呢?先不说护族大阵的问题,这两万人以麒麟山为依托拒险而守,或者尽数撤进昆仑城,怎么办?
另外,洛阳确实对麒麟山昆仑城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可是反过来,麒麟族也一样啊。如果麒麟族狠心,只留下部分军队与大兴斡旋,其余部队直取洛阳,最多五六天就能抵达,到时候大兴岂不危矣!
最后,就算是大兵压境,兵马粮草总需要调动吧?这么大的动静凭借麒麟族的消息网怎么会得不到消息?虎族、猴族等大族怎么会得不到消息?他们可能会不懂唇亡齿寒的道理吗?所以他们一定会出兵帮助麒麟族。这一下,大兴很可能就要一次性面对几大超级大族的联手进攻,到时候各地烽烟四起,立时就是天下大乱!
而最终,宫川的“定世两策”并没有被采纳。大兴对待蒙元,依旧是“敌不动,我不动”的互不侵犯策略;而对大族,仍然执行的是怀柔政策。
总之,宫川的想法主要是“赌”,而龙傲华和徐世知的想法主要是“稳”,两种想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也都有缺陷,很难说哪个更好。
但后来一系列发生的事情可以看出:
对待蒙元,宫川的看法是对的,根据就是五年前的兴蒙“辽西大战”。蒙元帝国虽蛰伏已久,但骨子里的侵略性却没有减少半分,一直以来都垂涎大兴的富足。在位的大元泰定帝比较亲近蒙元圣教,所以圣教对他也十分支持,再加上宫川的背后挑唆,所以泰定帝毅然决然的发动了南侵。此次大兴与蒙元双方伤亡近十万人,边关受战火牵连波及的无辜百姓近六万,过了两三年才堪堪恢复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