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年龄30+的围棋冠军之争(2 / 2)
岳光理则如同审视整个天空的天神,静静地关注着这一片不见硝烟的战场,他知道,对手已经没有胜算了。作为一名顶尖的职业围棋手,岳光理对此刻的棋局有着非常清晰的判断,不会出错的。他面无表情,低着头,专注地看着棋盘。这是一种礼貌,岳光理不想让坐在对面的棋手看到他眼中的凛冽与狂热。
那是一种无法掩饰的锋锐之气!
围棋一直被誉为人类智力游戏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要求对弈者拥有极高的空间计算能力和形势判断能力。普通人可能无法理解的是,围棋顶尖高手的竞技能力往往相差无几,有时候看似酣畅淋漓的一场大胜,大部分的情况都是胜利者在某个关键的局面下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而取得的优势,并且将这一优势紧紧咬住,维持到终局,最终获得胜利。能够在这种在极度复杂焦灼的局面下抓住胜机,要求棋手们必然经历了大量艰苦卓绝的训练,与之相随的,就是相当程度的自信。但是与大部分人不同,围棋选手的自信不显得那么张扬,往往都很内敛。只有在对局的时候,你去看他们的眼神,才能体会到巨大的压迫感。
而在对局之中,岳光理可没少用“眼神”来传递他那旺盛的斗志,从而给到对手直接的压力。每落一子,他总要习惯性地抬头看对方一眼。尤其是当自己下了一手好棋,引发对方进行长考的时候,即便对方是在埋头紧盯棋盘进行计算思考,他也会时刻扫视对手一眼。这是一种心理战术。围棋竞技,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智力上的比拼。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两个人面对面交手,每一个肢体动作,每一个微表情,甚至每一个稍微深重一点的呼吸,都在传递着种种复杂的信息。而人类的大脑,天生就要用来处理这些信息的。例如9年代一统天下的韩国棋手李昌镐,外号叫“石佛”。因为他对局之时,从来都是面无表情,仿佛泥雕一般。由于对手看不到他的表情变化,往往难以判断自己的这一手棋下得好不好,从而陷入极大的焦虑之中。
岳光理开始着心中默默倒数,替对手读秒(一种围棋用时规则,要求棋手在用完保留时间后,每一手棋在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落子,一般是3秒或者6秒,lg杯比较特殊,是4秒。他抬头看向对手李光旭。围棋界的青年才俊,年仅2岁,就已经多次闯入世界大赛的决赛。但是命运似乎对这个青年有着额外的考验,总是让他和冠军失之交臂。
其实对于天才围棋选手来讲,2岁并不年轻了。随着围棋职业化程度增加,训练的科学化,以及围棋人工智能(ai的介入,围棋越来越像一项真正的体育运动了。节奏很快,对脑力消耗极大。因此围棋世界冠军往往诞生于人类大脑思维最敏捷的黄金年龄段,3岁以前是出成绩的最好时候。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围棋高手似乎是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越老功夫越深。但现实完全不是这样!如果说上世纪的围棋还有点这个意味的话,进入21世纪后,围棋几乎变成一种全新的游戏了。世界冠军越来越年轻,同时,他们的巅峰期也越来越短。有很多棋手,只拿过一次两次世界冠军,就不可避免地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他们被棋迷同情地称呼为“一冠群”。215年,中国传奇棋手古力,以32岁“高龄”获得他职业生涯最后一个世界冠军。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围棋史上最后一个3岁以上的世界冠军,甚至有人相信,这个记录应该会保持到围棋消亡的那一天。
在读秒声的催促下,李光旭的这一手棋却是迟迟未见落下。岳光理清楚,对手已经接受了失败的结局,心有不甘却无可奈何,就等着超时了。这感觉,每个职业棋手都有体会。谁不是从失败中杀出来的呢?只要是竞技运动,失败就注定是最大的体验,甚至是最终的归宿。岳光理对此更是有着更深的感触。因为,离他上一次夺冠,已经过去整整六年了。六年来,他太多次经历了失败。那是一种即便竭尽全力,依然无法突破的局面。仿佛被蛛网困住的蜻蜓,越挣扎越无法动弹。又好似近视的人找不到眼睛,徒劳地眯着眼睛,眼前却总是一片模糊。
岳光理死死盯着他,如同猎人盯住了猎物。
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终于,读秒结束,当值裁判宣布李光旭超时判负。
对局室里,两位选手微微点头示意,然后开始复盘。复盘是围棋比赛的一种既定流程,即两个棋手对于刚刚下完的这盘棋做一个赛后回顾,也算是一种学术交流吧。此刻,岳光理终于收敛起战斗的眼神,看上去平淡而疲惫。而他的对手,也从对局的煎熬之中解脱,表情同样恢复了平淡,甚至有些木讷。唯有一头被揪得格外凌乱的头发,显示出他经历过相当惊心动魄的局面。
然而,相较于对局室里的平淡。屋外的记者们,则早已急不可耐地架起了长枪短炮。比赛的实时结果已经由直播画面传遍互联网,而在更追求实时性和效率的个大互联网的自媒体平台上,一条本属于小众围棋圈的消息瞬间刷屏,上热搜了。
中韩3+的决战:ai时代第一个超过3岁的围棋世冠花落谁家?
是的,岳光理的对手,韩国棋手梁宰淳,今年33岁。所以,无论谁夺冠,由古力创造的记录都将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