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纷乱的西大陆(2 / 2)
马其顿军队在东部不断取胜并准备进兵意大利时,罗马强大的舰队驶入亚得里亚海。拥有强大陆军的腓力却因海军力量不足,缺少船只而无法渡海作战。
双方交战数年未分胜负,于是,罗马利用希腊内部的矛盾展开外交活动,并于公元前212年取得埃托利亚同盟的支持,在马其顿周围组成了一个反腓力的希腊同盟。
由于反马其顿的声势浩大,腓力五世不敢贸然远征意大利。
去年迦太基受到罗马共和国的全面进攻,于此同时马其顿王国也与罗马共和国展开了大战。
而不同于中原的作战方式和兵种也开始出现在了整个世界的视线中。
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欧洲地区进入铁器时代初期,由于铜器的应用很不发达,率先掌握冶铁技术的古罗马人迅速推广使用铁器,包括铁剑、铁标枪、铁盾、铁弩箭发射装置以及铁链、扒城钩、铁镰头等。当时罗马军队中还配备铁匠,随时维修和制作铁质兵器。
面对欧洲尚未充分发展的冶铜制铜业及其冶铁制铁技术尚不够成熟的广大地区,已经积累了较强军事技能的古罗马军团因其完备的铁质兵器系统而具备了较为显着的军事优势,并最终利用这种铁器优势横扫北非、西亚和欧洲大陆。
而在同一时期,铜器使用非常发达的中原地区,对铁器的推广使用并不那么急迫。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当时的中华文明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事连绵不断。基于当时已经十分发达的冶铜制铜技术,春秋时期各国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的基本上还是铜质的兵器。
铁的密度比铜约低15%;与铜质兵器比较,铁质兵器具备更加轻便、锋利、强韧等特点。
因此,随着冶铁技术逐渐成熟直至秦统一前的战国时期,虽然各国军队仍以铜质兵器为主,但也开始部分使用铁质兵器。不过,由于当时各地都有了非常发达的冶铜制铜业,各国用于战争的兵器技术没有太大的差异。
当进入战国时代形成了实力强大的少数国家之间的长期对峙局面之后,战争的胜负往往更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军事策略以及统治阶层的决策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铁质兵器并没有取代铜质兵器。
比如,历史上秦始皇下葬时,当时的古人早已掌握冶铁技术,但在秦始皇陵迄今为止的考古发掘中,研究人员鲜有发现铁器,却已陆续出土了四万多件铜质兵器。到了汉代,华夏也有相当长的铜器与铁器的混用时期。
然而与铜器相比,铁器毕竟具备重量轻、更坚韧、更锋利等优势,而且矿产资源相对更丰富。
因此,古代华夏的冶铁技术最终还是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并在农业、畜牧业、纺织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军事、文化、日常生活等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西方早期的原始冶铁技术多为块炼铁技术,即在空气中用炭火加热坩埚中铁矿石,使之逐渐转化成海绵状疏松的铁块。
随后,借助加热并捶打成形的方式,去除铁块中的杂质、控制碳含量进而制成铁器。
如果在坩埚底部开口使空气顺畅流通,可明显提高升温速度和加热温度,直至使还原出来的铁熔化成液体,并从坩埚底部的开口不断流出,集中收集,此即为竖炉冶铁技术。
这种技术需要更高的温度,而华夏发明早期瓷器时所能实现的高温技术,为古人发展竖炉冶铁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公元前500年以前,华夏的湖南、湖北、江苏、山西、河南、甘肃等地均出现了竖炉冶铁,因此当时古人有能力把铁水直接浇铸成形,制成生铁铸件。而在欧洲,直到公元14世纪,才出现类似的技术。
不过随着扶苏到来,不仅提供了更加先进的冶炼技术,以及炼钢技术,同时也让中原地区提前进入了铁器时代,让整个大秦渐渐更换更加锋利,轻便的铁制武器。
而此时处于亚得里亚海东边的罗马城池-阿波罗尼亚城位于罗马共和国与马其顿王国相接的边境上,在很多年前就被罗马占领,随着罗马与迦太基的战争打响,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派出了精锐大军准备夺回阿波罗尼亚城,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即将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