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动荡(1 / 5)
明初朱元璋于各地设立卫所,同时颁行《垛集令》,垛集成为卫军的主要征募方式。
按《垛集令》的规定,民三户为一单位,其中一户称正户出军丁,也就是正军,其余为贴户。
正军如果亡故,便从贴户之中补全。
所谓“勾军”是明代补充军伍的制度。
明朝前中期实行卫所军制,军户固定承担兵役,父死子继,世代为兵,随军屯戍。
若军户全家死绝或逃亡,由官府派员到原籍勾补亲族或贴户顶替,称为“勾军”。
勾军一般来说是兵部武库司主其事,如有勾取,卫所开报,核实乡贯居止,内府给批,发给军单,付都司卫所执行。
只是在卫所制崩坏的情况之下,勾军的范围也不断的扩大。
很多时候在难以处理失地流民时也会将其编为军户,补充到各地的卫所。
一来解决了流民的问题,二来又让缺人的卫所得到了人力的补充。
关启林是个聪明人,他选择了合作,勾军的事情他应了下来。
沔县千户所的兵额按照规定来说,要有一千一百二十人名正军。
正军是在行伍之中的军人,余丁或称军余为正军的子弟,他们不属于编制之内,但是也需要同正军一起到驻地服役,为正军做后勤保障,同时作为正军的替补。
正军战死或者是因为意外亡故,他们便可以顶替其名额。
一处千户所,一般来说都有四五千余人。
因为正军自然不是孤身一人,都是携家带口。
沔县千户所逃军严重,军田不断被侵占,日益衰落。
关启林将大概的情况也给陈望说了清楚。
如今沔县千户所之中只剩下了两千余人,五百多名军兵都是东拼西凑而来。
现在守城的两百多名军兵,其中有半数都是花钱找来的青皮,甚至还有补上来的余丁和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