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噩梦后续,亲妈来了(1 / 3)
对于校园语言暴力,我给大家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一、孩子:要大胆表明自己的态度
生类似事件时,决不能忍气吞声。受暴者应该用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制止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应该告诉施暴者,你这种行为已经对我造成了伤害,无论施暴者是同伴还是老师,都应该大胆提出。
二、家长:不要教唆“以暴制暴”,也不能一味忍让
如果孩子告诉了家长自己的遭遇,那么家长的态度就显得尤其重要。首先,家长不应教唆孩子“以暴制暴”。有些家长告诉孩子要强硬,别人怎样欺负你,你也怎样欺负他。其实,这是一种不可取的方式,会使孩子的人际关系变得恶劣起来。其次,也不要让孩子一味忍让,比如告诉孩子“忍了吧”,“算了吧”,这样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的懦弱,以后遇到什么事情都不敢反抗,从而长期陷入一种“被动挨打”的局面。
真确的态度是,家长应该积极得帮孩子分析孩子自己的责任。以要分析受暴者,是不是自己做事本身存在问题,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因此遭到别人的“隐形报复”。二也要分析施暴者,很多时候,孩子在学校的暴力是家庭人迹关系的一种反映,比如孩子家庭就是这样的一个环境,粗话连篇,恶语相向,孩子在学校不自觉就无意伤害了他人。另外,在家里特别受压抑的孩子,就是所谓家里的乖孩子,自己的某些恶劣情绪就会在学校得到释放。
三、心理老师:帮助化解潜在危机
孩子在学校受到了伤害,还可以向心理老师求助。在这种状况下,心理上的缓解是很重要的,因为这种事情在现实中真的很难避免,所以理解孩子的感受,教会孩子如何从心理上化解潜在危机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孩子心理上长期得不到缓解,积郁久了,可能会导致更多悲剧事件的发生。
还有我告诉大家的是:据专家调查和研究发现,孩子的自我认识水平很低,他们主要是根据别人,尤其是心目中崇拜的老师或父母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如此一来,上述这些具有“权威性”的评价,使他们深信不疑,并且产生严重的自卑感,不知不觉中按“坏孩子”的标准行事,长此以往,就可能变成真正的“坏孩子”了。
所以要好好地跟你们的孩子沟通,也不要非打即骂,不然长期下来你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或是父母,应该学会给孩子以公正的、催人奋进的评价,千万不要使用“语言暴力”,这样才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改正缺点,才能为孩子敲开成功的大门。
大概就讲那么多了,也希望家长能看到并且注意这样的情况。
场景第三次换了,某天有个老师叫我们几个去一下办公室。
老师看到我和另外一个同学来之后,开始说:“怎么就你们两个来了?”
我解释说:“还有两个同学随后就到了。”
老师赶时间地说:“那算了,先跟你们说吧,你们之后跟她们说了就行了。是这样,你们考这个证书呢,暂时取消了,时间待定,然后就是你们把你们的资料拿回去,顺便把你们同学的资料拿回去吧。”
我们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然后把我们的资料拿走了。
等我们回到教室后,上课铃声响起,我们这节课是在另一栋教学楼上专业实操课,于是我把资料放在了自己的桌上。
几分钟后其他两位同学到了教室后,突然走向我并对我大喊,其实对我的同学是我现在的上铺。
上铺的同学生气地说:“你为什么把那么重要的资料放在桌上,难道你不知道有可能会被人拿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