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人心难测(1 / 3)
春去夏来,各色鲜花你方唱罢我登场,天气逐渐炎热,转眼过了半月。
村里的学堂建好了。
沈元让人从附近县城中找寻对比一番,选定一位四十多岁的老秀才,知识渊博,经验丰富,聘为先生,又在城中铺子里找来位上了年纪的大掌柜,一同教课。
以年纪大小分成两个课堂,年纪小的读书,学习经义,天资出众的科考取士,年纪大的学习数术算账,以日后工作赚钱为目的。
消息已经放了出去,就等着孩子入学了。
村里人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都在议论纷纷,一边感慨沈少爷大恩,一边算着安排哪个孩子去入学。
在农家,孩子生的多,日后家里壮劳力多,农活有人干,打架有人帮,所以,一家三四个儿子,十多个孙子孙女的比比皆是。
而且这些孩子往往年岁相近,如今,学堂建在了家门口,比旁处的还免了一半的束脩,但也不能够让每个孩子都入学。
农家赤贫,如何取舍,必有一番计较。
于是,就有几户人家的媳妇撕吧在一起,吵闹叫喊、哭天抹泪,闹的沸反盈天。
即便是妇人,也知道这样能改变孩子未来的机会是多么少,纵使平时温和善良的,此刻也想争一争。
由此村中多有闹剧。
赵家就是这样,他家三个儿子,七个孙子,有四个都是读书的年龄,但家里银钱不足,只能供得起两个,三个媳妇撕扯的相当激烈。
赵家老太太看到这个样子,气了个倒仰,拿着大扫帚追着三个儿媳妇打,嘴里还骂个不停。
“遭了瘟的,我是做了什么孽找了你们几个做媳妇,一个个又懒又馋,不就是去学堂吗,有什么好争的!”
大儿媳妇跑的最快,躲在角落里跟着叫:“就是,有什么好争的,懂不懂什么叫长幼有序,我家老大肯定要去上学!”
“呸,娘,你可不能偏心,同样都是孙子,凭什么他家的能去,我家的就不行!我不管,我家老二肯定要去!”
二儿媳妇最是泼辣,平时就爱和婆婆呛声,此刻嗓门更是顶着风的喊。
三儿媳妇一向温和不争,早躲到了房里,隔着窗户说话声音还温温和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