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天禧党争(1 / 5)
自从宋真宗有了第六位皇子赵受益,他的心里整天甜的像吃了蜜一般,从万岁殿下朝后,真宗都会一路唱着刘娥教他的小曲,直奔刘娥的月清宫。吸引宋真宗的,除了刘娥,还有小皇子。一家三口,吉祥三宝,其乐融融。真宗高兴的时候,会和刘娥一起,陪小皇子玩捉迷藏的游戏,那时候,欢声笑语就会在月清宫中荡漾开去。
大中祥符七年(114年,宋真宗下旨:封赵受益,这位唯一的儿子,为庆国公、寿春郡王,并为赵受益安排了王友;两年后,赵受益已经七岁了,宋真宗认为儿子已经到了入学的年龄,就在皇宫内建设了专供皇子学习的“资善堂”,并为其安排了专职老师。小皇子开始系统地学习《孝经》、《论语》、《大学》等基本知识;天禧二年(118年,五十一岁的宋真宗,因为长期的劳累,突然“中风”:记忆力急剧衰退,说话含混不清,意识时好时坏,行动也变得不太灵活。宋真宗意识到,自己的时日或许已经不多了,应该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了。但是,权力的诱惑太大了,要自己完全引退,把皇位立即传给皇子,他还做不到。正在宋真宗犹豫之际,大臣陈执中上奏,呈上《演要》三篇,请求皇帝为大宋江山着想,册封皇子为皇太子。宋真宗爽快地答应了陈执中的请求,遂于当年的中秋节下旨:封皇子赵受益为“升王”、建康节度使、皇太子,并改名为赵祯。从此以后,皇太子赵祯搬入东宫居住,也有了东宫的王府官员。
咱们暂且将宋真宗这条线索放一放,再将视线转向寇准及其同党。在本书“三位名相”一章中,我们已经详细介绍了寇准的一生,但为了故事的连贯性,我们只好再用些笔墨,叙述下当下的寇准。
澶渊之盟后,寇准功高盖主,日益骄横,遭到了王钦若的陷害,被真宗罢相,先后出任陕州、天雄军等地。后来,寇准奉诏回京,担任东京留守,枢密使等职。再后来,因为和三司使林特闹别扭,被贬为知永兴军。天禧元年(117年,宰相王旦因病辞职,王钦若被宋真宗任命为宰相。王钦若担任宰相期间,并无大的作为,只是编写了两部著作:《天禧礼记》和《五岳广闻记》。两年后的天禧三年(119年,王钦若因为受贿,被人告发,被真宗免去宰相的职务,出判杭州。
寇准得知自己的死对头王钦若被罢免宰相,心里荡起了阵阵涟漪:我寇准虽然年近六十,但身体硬朗,宝刀未老,我还要回到朝堂,再任宰相,为大宋奉献我的聪明才智。但光想想是不行的,怎么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当然要靠行动。寇准关上房门,苦苦思索了半天,终于想出了实现理想的锦囊妙计。
第二天,寇准将自己的女婿王曙请来,对他吩咐道:“贤婿呀,如今朝廷宰相位置空缺,我有意复出为相,还请爱婿帮忙才行呀。”王曙笑到:“岳父大人,有何事情,您尽管吩咐,曙定当竭尽全力,在所不辞。”
寇准低声说到:“爱婿现在拿着我的书信,去找永兴军巡检朱能,然后你们二人骑上快马,赶到京城,秘密拜访入内副都知周怀正。见了周怀正之后,你和朱能就把我的亲笔信交给他,让他转呈皇帝,咱们就大功告成了。”王曙迟疑地问道:“朱能和周怀正可靠吗?”寇准突然大声说到:“放心吧,他们都是自己人。”
话说王曙按照寇准所言,和朱能一起将书信交给了周怀正,周怀正不敢耽搁,立即呈报宋真宗。真宗打开一看,顿时愣住了:久不联系的寇准,竟然报告说在他管辖的永兴军境内乾佑县的终南山中,发现了本朝的第四封天书,即“乾佑天书”。希望真宗御准自己,能够回京亲献天书,以表忠诚。
宋真宗拿着寇准的亲笔信,疑惑了好一阵:寇准从来不信天书,如今怎么要给朕亲献天书呢?他在大殿内走来走去,不断地琢磨着这件事情。正在此时,皇后刘娥来见真宗,宋真宗就将自己的疑惑告诉了刘娥。刘娥听罢,笑到:“陛下,这您还不明白?寇准是利用进献天书向您示好呢!看来,他是想回来重登相位啊。”经过刘娥这么一提醒,宋真宗才恍然大悟。自从刘娥登上皇后的宝座后,她越来越多地参与了朝廷政务的处理。而宋真宗“中风”后,刘娥更是成了宋真宗的主心骨,很多事情,都是刘娥说了算,真宗简直成了一道摆设。
真宗此时又想起了景德年间的澶渊之盟,想起了寇准的丰功伟绩,想起了寇准的直率果断。想罢多时,真宗立即下旨:令寇准立即回京,进献天书,并拜为宰相。同时,宋真宗还任命丁谓为参知政事,辅佐寇准处理政事。
读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寇准、朱能、周怀正、王曙是怎么联系在一起,成为一派的呢?先说朱能,他和寇准都在永兴军任职,自然会有公务上的来往,时间久了,当然会有一些感情;再说周怀正,他是宋真宗的贴身太监,对真宗是忠心耿耿。寇准以前作为宰相,经常进谏真宗,当然离不开周怀正的穿针引线,一来二去,两个人就非常熟悉了。更重要的是,周怀正这个人非常正直,惺惺相惜,对人品高尚的寇准十分崇拜,慢慢地,就把寇准引为知己了。而寇准呢,因为得罪了很多人,所以也想找个帮手,看周怀正人品不错,又是真宗眼前的红人,就和他结成同党了。至于王曙,就不必啰嗦了,他是寇准的女婿,自然要和岳丈大人一起战斗了。
除了已经登场的朱能、周怀正、王曙以外,寇准一党的主要成员还有李迪、王曾、杨亿、曹玮、李遵勖、盛度等。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下李迪和王曾的情况。
李迪(971—147年,祖籍赵郡赞皇人,他的祖父携全家移居山东。景德二年(15年,李迪状元及第,迈入政坛。历任著作郎、兖州通判、知亳州、知永兴军(西安、陕西转运使、翰林学士等。天禧元年,升任参知政事,开始进入朝廷的核心决策层。从李迪的经历能够看出,他和寇准的交集也发生在永兴军。李迪曾经在宋真宗面前力保曹玮,从而和曹玮成了朋友。而曹玮是寇准的好友,按照“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的逻辑,寇准和李迪也就成了朋友,成了志同道合的同志。
再说王曾(978—138年,也是北宋的状元郎,不过他是在咸平五年中的状元,比李迪还早三年。因为王曾才华出众,深受寇准的赏识,得到了寇准的破格提拔,官运亨通,历任右正言、知制诰、判大理寺、翰林学士等,大中祥符九年(116年和天禧四年(12年,两次出任参知政事。因为曾经得到寇准的大力提拔,王曾自然成了寇准的人,成为“寇党”的重要人物。
我们不妨盘点一下,“寇党”的领袖:寇准,其主要成员有李迪、王曾、周怀正、杨亿、曹玮、李遵勖等。这里面,既有文臣,也有武将,还有宦官,所以实力相当强悍。
下面,我们暂且放下寇党这条线索,再去看看“后党”,也就是刘娥一党的情况。“后党”的领袖是刘娥,得力干将主要有丁谓、曹利用、钱惟演、雷允恭、刘美等。
丁谓(966年~137年,字公言,号谓之,苏州府长洲县(江苏省苏州市人。丁谓是位天才,他巧造宫殿、安抚边民、抵抗辽军、整顿经济,可谓功绩卓著。但是,丁谓为人奸佞,迎合皇上,陷害忠良,和王钦若一起鼓动宋真宗装神弄鬼,东封泰山,成为真宗朝的奸臣,是“五鬼”的重要成员。前文已经提及,丁谓和寇准本来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却因为“溜须拍马”事件而反目成仇。奇怪的是,宋真宗明明知道寇准和丁谓水火不容,却于天禧三年(119年同时任命二人为正、副宰相。或许,这样的任命,是真宗的帝王之术吧。在将要上演的天禧党争中,丁谓成了“后党”的狗头军师。
至于曹利用(?—129年,大家比较熟悉,他的发迹源于澶渊之盟。当时,曹利用抓住机遇,毛遂自荐,出使辽国,舌战群辽,取得了谈判的胜利。后来,他又奉命平叛宜州,再立新功,愈发受到宋真宗的器重。宋真宗东封泰山时,他负责后勤服务,修路建桥,功不可没。因为曹利用功勋卓著,所以仕途也是一帆风顺,历任鄜延路部署、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枢密院事等职。天禧三年(119年,他官拜枢密使,从一位大兵,摇身一变成了国家的最高军事长官。
曹利用为什么要加入“后党”,和寇准对着干呢?因为他和寇准闹翻了,闹翻的原因是这样的:一次宴会上,寇准挨个敬酒,当敬到曹利用面前时,时任枢密副使的曹利用表示自己偶感风寒,无法饮酒。这下寇准不干了,立即斥责曹利用到:“好你个曹利用,你在我面前,装什么大瓣儿蒜?你不就是个大兵吗?”曹利用也是火爆脾气,哪吃寇准这一套,反唇相讥到:“如今我是大宋的枢密副使,你竟敢当众侮辱朝廷重臣。寇准你听好了,今后少在我面前倚老卖老、飞扬跋扈,爷不吃你那一套。”
从此,二人就成了冤家对头。公平的说,寇准和曹利用闹翻,不怪曹利用,要怪,得怪寇准太狂。因为喝酒,寇准得罪了曹利用;因为喝酒,寇准得罪了丁谓。看来,喝酒真是误事呀。但是,寇准并未吸取教训,在接下来的天禧党争中,因为喝酒,他惹下了更大的祸事。根据“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逻辑,曹利用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刘娥一党,成为“后党”军事方面的坚强后盾。
聊完丁谓和曹利用,咱们再来说说钱惟演。钱惟演(977—134年,是吴越国国王钱俶的儿子,可谓出身高贵。钱俶归顺北宋时,钱惟演也随父来到京城开封。宋太宗听说钱惟演博学多才,颇有文名,就专门为他安排了一场考试。结果发现,果然名不虚传,太宗大喜,立即将钱惟演右屯卫将军(武官的职位免去,升其官职为直秘阁。凭着自己的才华,钱惟演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等官职。钱惟演出身皇室家族,所以善于投机,惯于见风使陀,当上翰林学士后,他见刘娥刘皇后深得宋真宗的宠爱,位高权重,就极力巴结刘娥。但是,外臣是不能随意结交后宫的,所以钱惟演就来个迂回路线,实现自己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