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弘道八年(3 / 7)
对于江北之地,新收复的领土,他打算先军管个半年,然后再安排官员。
而这半年之内,只是用来筹备新科举的时间。
上一次科举,陆渊收获极大,因为吸纳了宁海南海二国士子,使得他气运都增长了不少,算是尝到了甜头。
因此这一次科举,他打算再派一些细作,前往南海、宁海,在这两国继续做着活动宣传。
上次科举,南海、宁海两国虽然来了八千士子,但这并不是两国极限。
在两国之内,还有四五千符合条件的秀才,没有前来参加科举。
而且上次科举之后,也有不少参加完科举的两国士子,返回了南海、宁海二国。此次再开恩科,又选拔千人官员,自然得将这些人给叫回来才行。
看看吧。
我长沙国不到一年之内,就接连三次开科举,前后录选了两千余名官员。
这国运,这上升势头,这对士子们的有待,这升职机会……
凡是知晓了的读书人,那可不得削尖了脑袋,拼了命的往长沙国涌来。
而其他国的士子,跑来了长沙,为长沙国效力。那不就是变相的,削弱了其他国的人才储备。
如此本国人才多多,为国家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而它国人才贵乏,缺乏优秀的人才治理,导致国势下降。
此消彼长之下,哪怕不进行战争,别国也相当于在自我削弱了。
对于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段,陆渊自然使的开心。
而且这次科举,范围也可以不止局限于南海、宁海、长沙三国,新开拓的江北六府,甚至即将准备建国的西川两国,都可以纳入选官的范畴。
只要将这几地的精英,纳于统治体系之内,那自然可以收拢这些新开拓领土的人心。
甚至西川两国,也可借此收买他们国内的士人之心。
“就是不知道济慧与乔康全两人,会不会像严望秋与苏玄歌那般,排斥国内士子,被我捡了便宜。”
陆渊心中这般想着,却是已经决定,过些时日,等寻到机会,便去试探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