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河南(2 / 4)
就在曹军调兵遣将的时候,袁熙已经凭借张纮手下出色的暗卫系统和刘晔手下的影卫系统,掌握了曹军的动向,便召集了贾诩、郭嘉、司马懿、刘晔等人商议对策。
刘晔进言道“洛阳城墙低矮,易攻难守,而东西两座关卡,虎牢关和函谷关曹军掌控之中,所以洛阳不可守。况且,我军渡河攻袭洛阳,本来不是为了掠地,只是为了牵制曹艹,分其兵势而已,如今目的已经达到,当火速传令,让鞠义、徐盛率兵退过黄河,据河而守。
曹军若是撤兵,我军再次渡河袭击洛阳,如此反反复复,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使曹艹不得安宁,只能在洛阳留下重兵把守。如此,分曹艹兵势的目的便可达到,黎阳方面的压力便可以大大减轻!”
“刘大人所言与仲达相同,吾亦是认为洛阳不可守,但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刘晔的话音刚落,司马懿便站起身来大声禀奏。
听司马懿有话要说,袁熙微微颔首“仲达有话但说无妨!”
司马懿先对着袁熙拱手一礼,再对着贾诩、郭嘉施了一礼,这才侃侃而谈“诚如子扬先生所说,洛阳三面环敌,易攻难守,如果不能拿下东面的虎牢关和西面的函谷关两座天险,便如门户大开,曹军随时可以入寇。既然曹军大举,我军当退避三舍,撤过黄河,方为上策。
但以仲达之见,应当命鞠义、徐盛二位将军在撤退之时,将所占各县的百姓尽数迁徙到黄河北岸,这样一来,曹军就算复夺河南,一时之间却无法恢复河南的生产力,和丢失了河南又有多大区别?而我们有了河南的几十万人口,既可以开垦荒地,又能充足兵源,有百利而无一害,虽未得河南,却与得了河南并无二致!”
“仲达此法可行,留给曹一个空荡荡的河南,对于曹操的实力也是一种削弱!”贾诩抚须赞同。
袁熙略作思忖,最终却摇头拒绝了司马懿的建议“仲达此法虽有小利,但于长远来说却有损于我河北的声誉。河南百姓几十万,有黄河阻隔,大举迁徙,岂是容易的事情?到时曹军在后面追杀,烽火遍地,必然多有死于战火,或者溺于河水之中的无辜民众。”
倒不是袁熙多么仁慈,而是地位不一样了,所想的也就不同了,以前是青州刺史,而如今是大将军,临淄侯,所以有些计谋得权衡再三,时势不同罢了。
更何况,现如今已经是七月时节烈日炎炎,一时之间却又去哪里寻找这么多住宅给百姓们居住?酷热之下,必有无辜死于街头。
昔曰董卓焚洛阳,迁百姓,落得一世骂名,我决不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损毁了自己的名誉。要知道,他袁熙目标是整个天下,而非河南一尹之地!
袁熙的想法很简单,迁徙百姓容易,但在迁徙过程中,出现大量的死亡必然在所难免,而且迁过来这么多人口,安置和饮食也是一个问题,倘若处置不好,自己的名声就坏了。
曰后想要再争取其他地方百姓的支持,就难上加难了!这和自己青州强迁百姓做法完全相反,但这不冲突,以袁熙如今身份,袁熙考虑的是政治,而不是以前的纯军事考量,就和太宗皇帝李世民一样,做皇帝前和做皇帝后,好多政策是不同的,
听了袁熙的分析,司马懿额头见汗,诚惶诚恐的道“主公所言极是,权衡之下,还是主公的见识更长远,倒是仲达只顾眼前利益,目光短浅了!”
“呵呵……仲达不必自责,你的建议也是为了削弱曹贼的实力,并无不妥,曰后若有建议,直说无妨,不必拘泥。”袁熙莞尔一笑,安抚了司马懿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