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融入集体(1 / 2)
然而把丁镇的脸啪啪扇肿的是,第二天有一个比公告栏效果更好的东西。
“每三日一次的大会现在开始,现公示这三日的事务完成情况,以及之后三日的事务分划。王头领既是新来的,旁听熟悉一下便是,这几日任务你们可以自由分配,先把你们的住宿什么安排好。”
主持大会集合众人的,同样是二头领,只见他站在一处土台上,身后是为四位头领特设的交椅。
其他头领自然不必介绍,只是这三头领,姓白名重三,实质上是大头领的亲信私人。他手底下的人,也多是大头领分出来与他的。
言至此处,就不得不对山寨的势力简单介绍,正如之前对王达手下势力的介绍一样。这寨子里总计六百人,除去王达领的八十余人,还有五百多人,而大头领领一百二十人,二头领领八十人,三头领领四十人。这些人都是他们上山自带的起家人马,外加平日里从新人中挑选的人。剩下近三百人则是头领管理层共同直属。
这个层次分划很像东汉的二元君主制。所谓二元君主制,就是说,一个人一般有两个君主,一个毫无疑问,乃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本人,全天下的人天然有这样一个君主,另一个,则是你的顶头上司,为县吏则为你的县君,为郡吏则为你的府君,也就是太守,后者也不一定就是你官职的直属,比如说你是一个白身,但是你当了谁谁谁的幕僚亲信,认了主,那他也可以成为你的君主。
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历史中的“主公”一词,代表的就是这个意思。一旦叛离投靠他人,就要被耻笑羞辱,视为反叛,是要遭天下人唾骂为不忠的。而群雄割据时,刘备四处投奔,宛若雇佣兵一般,但却没有背上背主的骂名,就是因为他没有认主,所以他之后甚至可以自己当老板,袁绍曹操也都只能留他做客卿,不能随意使唤他。
反观山寨里的局面,基本上也就是这个样子。一个小兵,他上头的头领是他的主,而大头领也是整个山寨的主,这个效忠是有双重意味的。
但是怎么一个山寨里就有这么多花活呢?这管事的二当家还真是个读书人,至少,是个真正有本事、有格局的。有这么一套体制,说明其志就一定不是只奔着当山大王去当,而是要在山下寻一份前途,这也正合契了丁镇陈靖两人的计划。
把思维收回来,还不等丁镇招呼,陈靖就已经掏出了那个笔记本通通记了下来。你看,果然是兄弟之间心心相印,英雄所见略同。
大会内容说起来也没什么,不过是砍柴,粮食分配管理,下山人员分划之类的东西,以及对王达这群新人的对山寨的介绍。其他人且不管,反正丁镇听的是津津有味。
与丁镇所想的不同的是,这群山贼虽然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山下基地,但是在井陉大道里还真有不少“办事处”。这些“办事处”的功能,一是兑换买卖物品,山上不是只靠劫掠过日子的,比如头领们就会时不时带着人手去打猎,也有一些人专门采集山货过日子,这些攒起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数目,可以换回来山上急需的铁器,粮食,衣服。井陉内商旅来往,吃下他们这点货完全不是问题,因此山贼们也有了固定的几个合作伙伴。
另一个功能么,就是收集情报。路过临近几个县的商旅在井陉内歇息过夜的时候,很适合去交谈聊天,收集这几个县有什么情况,县君老爷又颁布了什么命令,命令会不会对山贼下山劫掠有影响。
比如说王达他们财货被劫走,就是有人无意间同井陉内的人通了风,导致山上的人得了消息。毕竟王达他们走的可是大道,人多眼杂,一般人还真不敢下山招惹。
所以说山寨里搞得这些东西,让王达他们是又喜欢又气愤。
现在摆在丁镇陈靖两个人面前有三种剧本。一是下山经营,这个好坏不定,可能干了很久还是个普通职工,也可能与外面哪方沟通上了,有了人脉,回来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二是搞后勤。粮食要搞,柴火要搞,屋子要建要修,砍树垦田,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累和最难出头的,但是毫无疑问,这也是最好收人心的和最重要的。
三是成为作战人员。这个就有点生命危险了,要求也高。要参加山寨集体组织的下山抢劫,也要参加头领个人哪天手痒了下山捞一把。同时,这个也是要求最高的,收益最大的。
丁镇也大致把手下分成了这三个部分。他自己想了想,还是决定参加作战部分,而他则把陈靖派到了后勤部分。
原因很简单,别人搞后勤,他信不住,而且陈靖性子踏实,适合干这一行。丁镇自己则是热血青年,手上也有一把子力气,下山是最优选择。陈靖自己也觉得搞后勤比较适合他,因此这一团体的两大头目就这样确定了他们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