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学的日子(1 / 2)
幼年时期的我,没有机会上幼儿园。因父母们在基层工作长期分隔两地。特别是父亲他是国家在基层的粮食管理干部简称‘粮管干’。他们的工作性质总是调动频繁,导致我们到处“流浪”!
在新楼公社,还在学龄前的我基本上是一只散养的“羊”。记忆中最初接触书本是在公社一位干部叔叔家。他家有4个男孩,最小的也比我年长。
这位叔叔估计是文化素质相对比较高。比较重视早期教育,订有许多儿童书刊。
我们兄妹俩经常去他们家蹭书看。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本儿童绘画书。书的内容和绘画里描写了一个小男孩不小心吞咽了一枚水果果核。结果是,那个果核在小男孩脑袋顶上,抽枝发芽,开出花结起果,长成一株果树来。
本来是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可是我年少的心却感受到了害怕。好一段时间,莫名的担心,并且牢牢记住。在吃瓜果的时候小心翼翼,总怕果核会一不小心就跑到肚子里去。可以想像年幼的我如一张白纸。
原本,应该在上幼儿园的年龄。爸爸或许意识到知识的重要了。他主观则认为女儿可以去上学了。没有去上幼儿园的原因,是在那个年代,教育资源匮乏的乡村根本就没有幼儿园。当爸爸告诉我直接去上小学一年级这个决定时,我却很开心乐意的答应了。
因为,每天看着哥哥们结伴上学,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情景,早就在我心里种下了学习的种子。去学校是如此的有趣。
随后的日子,父亲为我准备了书包,铅笔。并在出差时为我买回来,可以在小朋友面前值得炫耀的,玩具似的五颜六色的塑料文具学习用品。如模具精致的塑料阿拉伯数字1到1。乡村的小朋友哪里见到过这样新奇的玩意?
当我背起花色新书包,满怀新奇走向学校时,对学校的一切感到新鲜。可惜的是我根本不和哥哥在一个学校?哥哥们是在一个正儿八经的小学就读。而我就读的地方只是一个村子里过渡性质的低龄“学校”只有一间教室,生源不足只有1多个小同学。
记忆中学校教室很破败。特别是书桌和椅子。是简陋的四面透风二层桌,椅子是长条凳。课桌面黑乎乎的凹凸不平,裂开宽宽的缝隙。一不留神,稚嫩的小手就被划破,刺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