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艰辛.养鸡记(1 / 2)
爸爸,妈妈离婚的年月是1974年4月1日。
那一年,妈妈才39岁。原本以为,父母为了离婚吵闹多年,这下该是解脱了。
其实,对于妈妈与我们子女来说,只是暂时性的精神解脱。艰难的生活历程还在后头。
那一年,哥哥虚岁才17岁,我14岁,妹妹11岁,弟弟1岁。都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候,真的是难为了母亲。
妈妈,每月工资是45元5角。加上哥哥和弟弟从父亲那边领过来的抚养费,每月各1元钱,一共才65元5角。往后的日子,基本上每一个月的开支都不够开销。
妈妈,离婚后的思维方式也做了改变。比如,家中各个方面的开销紧张,急需借钱,她一般都向组织伸手借。
每个月都是透支的,一年下来就有12张透支的借条,在公社文书处。最困难的时候,母亲把唯一一只值钱的,上海牌机械手表也作价卖掉了。
我知情后,都心疼不已。要知道,这可是妈妈在工作中要掌握时间的必备工具呀……
母亲的自尊,还遵守着一道防线。就是再苦再难千万不要到夫妇和睦的家庭借钱什么的。原因,就是寡妇门前事非多,怕引起他人家庭之间的误会。
在那个,什么都要凭票证的年代里,我们的粮食都基本不够吃。但是妈妈不会饿着我们。
当时的城关公社,在一处走廊的一角落,永远有我母亲为我们一家储备的粗粮。一整担一整担的购买回萝卜,番薯,毛芋等堆放着。我们四个子女一个个都人高马大的,或许就是粗粮造就的。
每到发工资的时候,妈妈都会为我们,改善伙食。会一口气通过关系买来海产品,如海带鱼,小黄鱼每次都1来斤,买来大块猪肉炒菜干,还有猪骨头。当时猪骨头35元一斤,大锅的炖萝卜块,等等…
因为,我们从小习惯吃食堂,母亲在月初改善我们的生活时,也沿袭上食堂打菜的习惯,为我们子女分配好各自的菜品分量。
我吃东西的习惯是先吃差的,好吃的留到最后吃。这样就时不时的会很吃亏,比如哥哥多年来都会从我的份额中获取一些实惠。这其中,有我主动对哥哥示好的意思。
记得妈妈调到城关公社后,为增加一点我们子女的营养,曾经养过几只小鸡。由于不懂方法,小鸡七零八落的先后得病死去,最后剩下两只母鸡。一家人非常精心的饲养这两只母鸡,我的饭量本来就不佳,剩下的饭粒就让给那两只母鸡了。
我们兄妹绞尽脑汁,千方百计的为母鸡们找吃的。比如拿锄头到公社后院去翻空地,寻找蚯蚓给鸡吃。
有一次,无意中在后院天井,在几只丢弃的湿漉漉稻草编织袋底下,居然发现了许许多多的蚯蚓。把我们高兴的不知东南西北。着实让两只小母鸡豪吃了好几餐。
我们在饲养小母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快乐。看着小母鸡一天天长大,换掉了细毛,长出了粗毛。像小姑娘似的女大十八变,随着毛羽的日益丰满。小母鸡变得很耐看。
瞧,土黄色的花羽毛,只要大小主人咯咯咯一呼叫,就会立即跑到我们的面前,还常常歪着小脑袋上下打量着我们。好像是在和我们沟通,这应该就是属于我们年少时的宠物吧。
因为,我们兄妹包括母亲都很爱护它们,就差把它们抱在怀里宠着了。
小母鸡是放养着的,在整个公社大院可有自由自在的走动。从小到大,大多数的时候是自个儿在公社后院用鸡爪扒拉着寻找食物。当然,有时也会越过界线,到它们不该到达的公社前院遛达,拉下鸡屎。我们一家大小无任谁看见都会及时清理掉。不知当时,公社干部是怎样的看法?我想,幸好当时的卫生观念还不是很强,而公社干部又恰恰是和农村打成一片的。